路标

2021-08-17 15:07:29
以路标为题目的作文

一生伏首拜阳明。

——东乡平八郎

东乡平八郎,明治维新后崛起的一代军事天才,在波罗的海以弱胜强,带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海军战胜俄罗斯,创造了日本海军史的神话。堪称不世出之名将。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阳明”。阳明者,王守仁也。一代中国人乃至大洋彼岸人的精神楷模,可以说是中国唯一一个无争议的“纯”圣贤。

初次接触,是在风靡一时的历史的小说《明朝那些事》中。虽然对王守仁只有寥寥数语的家乡籍贯,恢宏壮丽的从政生涯,气吞山河的评价,但还是将绝大部分笔墨投入到他如传奇般的悟道史诗中去。官场贬谪,龙场悟道,惊师讲学泰州学派等一个个尘封已久的名词从历史厚重的大门中走出来到我的面前。瞻仰王守仁的一生,我不由自主将他定为我一生的偶像,一生的的楷模。

可惜,我对王守仁的认识就此中断。

但我并没有停下追随的脚步。我开始挑选一本本关于王守仁的著作,现代的哲学系列的乃至《传世录》、《王经臆说》等。

最后,我释然了,也放弃了。因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我不能依照王守仁只能学习王守仁。少年时,他也曾放荡不羁,但我看出了他对权威的质疑,对成圣的渴望。中年时,他也曾跌落谷底,但我悟出了他悟道时的决心和浴火重生的荣光。老年时,他也曾疾病缠生,但我读出了他拨下一批批光明的种子后的欣慰和决然。王守仁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是因为圣贤之道多磨难吗?不是,肯定不是。因为唯有亲历黑暗,方能感悟光明。黑暗之中,“唯有心存光明之学,方能致良知。”

此乃光明良知之学,以“心”为基础所衍生。所以,心存万物,万物皆出自于我之心。我心即宇宙,心灭则万物灭,心生则万物生。万物又孕生“理”。所以,心即理。而“理”出自万物,必返回万物,如《对经》中说人生于泥土之中,死后也要返回到泥土中去。所以,以心之理行于万物之中,此谓“知行合一”。

王守仁做到了。他用自己心中的学实践于万物之中,又以此践的产生的学问来充实自己的学问。

那,我又该怎么做呢?虽说心外无物,万物存在于我心中便在我心中,但,不去学,去体验万物,那万物又安能存在于我心中呢?于是,我去学,刻苦地学,努力地学,用尽自己一切潜能去学。但,终究只能算是存放在我的心中,不能说是生在我心中。

所以,我又开始实践。用行动来验证所学之学,用所学之学贯注在行动中。我不遗余力地实践,废寝忘食地实践,但效果一如既往,效益不大。

我,只是忘了一件工具。这件工具便是“知行合一”。我如以往一样学习、实践,只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将目前的实践对应到所学的知识上去,然后再由此举所得出的知识充实我的知识,充实我心。

我心依旧!但浸染在尘世中,免不了焦躁怒气,失落等情绪。这对为人处世是很大的麻烦,心外无物,但有些“物”如果不去实践,去体验、去想、去学,便不存在于我之心。所以,我尽我最大可能压抑我心中不利的躁动,达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界,做到淡泊处世,不为外物所动。自然,心外无物,心亦不被万物所动。

心学,是王阳明一生的精华心得。对此,只有一段被滥用了的比喻。

兽,我知道它可以走,鸟,我知道它可以飞,走的我可以用捕抓,飞的我可以用弓箭射猎。但是龙呵,飘缈自如,可大可小,动则上九一天,守则遁土地。学识如龙一般,我不知用何物可以将其约束。

所以,王守仁,我一生之路标也!

《以路标为题目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