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落寞的背影,隐含着一个父亲的泪水;那又是一个倔强的背影,承载着一个农民的渴望。那个背影,那个充斥着辛酸与血汗的背影,让我久久铭记……
还是我小时候,有一个农民工,恰好就把家安在了我家楼上。他有个乖巧可爱的小儿子,四岁大小。这两人每每蓬头垢面形影不离地呆在一起,父亲总是用他那饱经沧桑有力的大手扯着儿子的小手,儿子总是恭敬地仰视着这个汉子那钢筋水泥般的脸庞。父亲坐,儿子也跟着坐,父亲唉声叹气,儿子也跟着唉声叹气,父亲发呆,儿子也跟着发呆。两个“土根“的一举一动仿佛成了邻里间默契下的娱乐,茶余饭后的谈资。
记得那时候是轮流收缴电费的。也恰好,房主把房子租出去后就轮到他们。父亲接过那张邻里名单,紧缩眉头,郑重其事地冲居委会的人点点头,憨厚地嚷着:“嘿嘿,交给我,你放心,一定放心啊!”他的儿子也高兴地活蹦乱跳起来,用那浓重的乡音一字一顿地拍手叫好:“收,电,费,收,电,费……”
父亲没一会就出发了。他破天荒地理了理那凌乱到夸张的头发,揩去厚重的身体上的尘埃,最后煞有介事地翻翻领子,带着兴冲冲的儿子,迈着沉稳的脚步,走向别人的家门口。只见他彬彬有礼地敲了三下房门,像个绅士一般站定静候着开门。突然,一个正在化妆的女妇人挪着大步,没好气地走了出来。她用挑剔地眼光上下打量着这两位,冷笑几声,高傲地昂起头,目中无人地奚落道:“哈,这不是楼下的土根嘛?来干什么呀?”“同……同志,哦不,女士,这个月的电……电费,还请您缴纳!”父亲用着生硬的普通话混杂着搜肠刮肚想到的礼貌用语修饰着自己的农村腔。那女妇人抽出钱包,潇洒地抓出一张百元大钞,甩了过去。还没等那个父亲诚惶诚恐地倒腾完硬币,妇人就高声叫嚣道:“哼哼,别找了,剩下的就捐给你吧!”说完便一巴掌扣上了房门。父亲木木地杵在哪儿一两分钟,又呆呆地挪动着沉重的脚步向下一户人家。
终于,他到了我们家。我飞也似的迎了出来。父亲冷冰冰地定在那里,用手指软绵绵地指指那张纸,示意我交水费。我拿了钱,忍不住就要摸一摸儿子那可爱的小手。可父亲立马猛地将儿子一扯,儿子拼命地扔下我这个城里人的手,走回了他们家。一步一步,仿佛迈在我的心坎上,每一声,都值得让人为之心碎!那黑色的背影,饱含了多少对城市的不理解与失望啊!我呆在那里,凝望着这对父子。我相信,总有人会铭记他们对城市的贡献,也总有人会铭记这个故事。
“再见,城市,再见,城里人!”他们吟着孤独的句子离去了。我真的不希望我只能用目送,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感谢。不要有所谓的“乡巴佬”乃至“土根”。这个背影,蕴含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我盼望,他们的愿望终将实现,我们又会回到一起,在楼顶上细数美丽的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