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老师】
初二(3)班左延
她总是风风火火地就进来了,说话的时候头也不自觉的往上扬,显出一个热情的角度,大大的眼镜框不住那双灵动活泼的眼。眼中有着千年不散的热情的火焰。
那时,开学,我从课程表上看到的名字,她姓王,单名一个艳字,蛮普通,但念起来却有种热烈张扬——夏天的感觉。我正是喜欢夏天的。可是真要理解夏天,是需要些时间的。
上课自然是极富风格的,往往没讲一会就从讲台上三步并作两步走下来,眉飞色舞手势并用的讲了两句,又紧走两步去换ppt,周而复始,便把注意力全引到她身上去了。她总是着力让我们去寻找一种画面感,用她那堪比幼儿园大班的画画功力在黑板上画下大漠与孤烟,长河与落日,让我们想象晓雾与残日,于是在粗厚线条的简笔画里,我看到,那壮阔凄美的橙黄边塞,她带我们解读文学大师的内心世界,于是在那张歪扭的托尔斯泰画像里,我看到了大师默然下的热情,沉寂下的纯粹,而透过那双黑豹似的目光,我看到了另外一双眼,目如水杏,而平白地燃起热与教学的光
这双眼的光芒,也闪在我们的交流时,有一次,我找她去批作文,彼时,她正在坐在一群书书本本里,大抵在批作业,我过了去,“王老师。我来找您批作文。”她便就放下了本,来为我批改作文,不一会,她放下笔,抬头看我,于是我便猝不及防撞入她的目光里,那眼睛是属于夏日。是属于白天的,她有太阳的热情与专注,有着夏日的张扬与烈焰。她看着我i,说“你呀,总是想法很好,也很注重描写,但是呢,你这个句子都还没有通顺……”她微向前伸着脖子,“好吗”她习惯性捏了捏嗓音,无端的现出了点可爱,在夕阳殷红的流光下,那眼,那笑,那言语,便无端显出了点纯粹与热诚
还是一次课上,依旧热诚的王艳老师,依旧沉默的同学们,她抿了抿嘴,快步走下讲台,撸了撸袖子,眼睛里的火焰愈加燃了起来“咱们班,总是没几个人回答问题,啊?”她说着,习惯性把明艳的声音压抑一下“我理解,咱们班内向,还有的内秀,内秀你也不能沉默,你可以内秀的回答问题,内秀的然人羡慕你,内秀很好,真的很好,你们也在跟随着课堂,真得很好,但是呢,你们回答问题,是锻炼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真的希望你们都能站起来,回答问题。”她扬起的手臂放下了,涨红的脸色消下去了,甚至因为他过度动作而显得很飘逸的发丝也静止了,那双眼睛里的火焰却从未被着冷寂的课堂熄灭,正透过那双眼,时间,调回,放慢,而后静止,刹那仿佛世纪,那些画面像涨潮的腥咸海水,泛着泡沫涌了上来,刺激的我鼻头发酸,她在批评我之后,问我妈妈我有没有觉得伤心,在讲完一节难理解的课后找我们了解我们听没听懂,有事没事的跨个楼层来答疑解惑,还为我们细致讲解作文,课堂上每个笑容,平常每一个眼神,“我再问一遍……”她说,“在你心里,那个句子,描写的好?”我默默的举起手,而在我身后,不断有人举起手。
一篇久远的作文,写他们心中那个略青涩的“老王”我感觉既陌生又熟悉,脾气火爆是自然有的,可我想不到,太阳熄灭的样子的,想不到她受伤害而后颓然转过去的样子,热情被泼了盆冰水,真诚被冻在寒冰里,那样一个人,那样的她,做什么都应该是值得的,只望着她的眼,星河都不能描绘的闪亮,太阳不能比肩的热情,只望着那双眼里的火焰。
一眼万年。
【篇二:我的老师】
初二(3)班张凌菲
宁丽曼女士是我的数学老师,与她相处已经快一年了。我至今还记得与她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那是一个晴天,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室内,照在她白皙的面庞上,一副黑框的眼镜足足占了她半个脸蛋。她的身材很瘦小,刘海用发卡别在头顶;后面的头发用头绳扎起来,走路时一截小辫子在后面颤呀颤的,十分俏皮可爱。那时她穿着一条浅蓝色带着外翻白领和泡泡袖的连衣裙,在裙摆上面印着紫色花球的图案——多么像个青春少女。“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数学老师——宁丽曼”。她一开口,伴随着柔软的声音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和一对浅浅的酒窝,那醉人的笑容深深地印在我心里。
她是一位很有涵养的老师。午休时,她从不会因为纪律冲着全班发脾气,而是悄悄地走到一个顽皮的同学身旁,与他低语着什么,那同学听后总是会面露愧疚之色地低下头。她每次都无声地出现在教室门外,向门内凝视一会儿再悄然离去,生怕脚步声吵到了我们。我无法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绽放在她眼中,似是欣慰,又像慈爱,还是不舍,那样的深情款款。
她是一个位十分认真负责的老师。每份数学卷子的改错本发下来,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大片的娟秀的红色波浪线,结尾还会有一些勉励我们的话:“通过这次的测试,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与进步。希望你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有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加油!”每次翻看改错本,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错题、错因,还有宁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与温暖的关怀。
她从来不会一天到晚把成绩挂在嘴边,只是不断地对我们强调做人的根本。记得那次运动会,那天,一听说我们在练队,她放下手中的事,匆匆忙忙赶到操场“督战”。我深深记得,我们是唯一一个有老师陪伴的班级,心中说不出的喜悦,同时也十分紧张,比平时认真了许多倍,胳膊和腿自然不敢就摆摆样子糊弄事儿。原本以为大家也应该是气高涨,可是最后却因为口号和脚步问题不得不一遍遍重来。我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的后悔:此时宁老师的脸上一定写满了失望吧?她那样信任我们,而我们却如此不争气!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偷偷地朝她看过去,微皱的黛眉下期待的目光在眼中闪烁,樱唇微抿,欲说些什么,却终未开口。在快下课之际,她终于以一种庄重严肃的口吻说道:“同学们,我并不指望你们去争第一第二,而是希望大家的时间和精力不是白付出的。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即便没达到目标,至少自己问心无愧。我不希望这次运动会让大家留下遗憾!”
她说的得如此情深意切、铿锵有力,以至于两边的脸颊连同耳后根都涨红了起来。这是她是少有的一次用尽力气大声说话——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不大会嚷嚷的人。也许是大家都意识到老师的态度严峻,所以不敢懈怠,总算完整地走了一遍。至于真正注意到老师脸上的变化的,可能屈指可数。
谁能想到,那一抹抹醉人的微笑,那一张张写满红字的作业纸,那一串串轻巧的脚步,那一番番发自肺腑的话语,均出自同一位数学老师。纵使将来天各一方,她于我,仍然师恩难忘。
【篇三:我的老师】
初二(3)班闫皓铭
刘老师是我初中的第一位语文老师,她的博学多才与辛勤付出令我十分难忘。
刘老师是一个宽容的人,从入学那一天起,我便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那天,是我和同学们的初次见面,刘老师让我们做自我介绍。我记得有一位同学不太好意思,只说了一句“我——叫马艺航……”而后大喊一声“没了!”便跑回了座位。我心里替她捏了一把汗,本以为会招致老师的“勃然大怒”,然而刘老师却只是对她温柔地一笑,这便是给了她极大的宽慰。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刘老师对于初次犯错的同学,常常都是以耐心的规劝代替严厉的惩罚。这令我深深地感受到,刘老师是真心希望我们能不断进步,改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惩罚。
作为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我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自打入学那天起,她便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写作。刘老师常常布置一些考试要求之外的文学书籍。每读完一本书,会写至少一篇随笔,写出自己的理解与心得,每周还会有一堂作文讲评课。此外,刘老师培养我们每日在记事本上写反思或者收获也使我受益匪浅。这让我感受到,每一天都是有价值的一天,要么有收获需要鼓励,要么有不足需要改进。总而言之,每一天都不是虚度光阴,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我认为这一点十分关键。
刘老师私下曾说过“希望我能让每位同学都爱上语言”。我想,她做到了。刘老师对于诗词的热爱不但存在于她自身,而且深深地影响到了她所教的每一位同学。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都蕴含着诗人的深情。刘老师,便带领着我们将诗词背后的东西挖掘出来,走进了诗词。
一次语文课上,刘老师要讲《潼关》这首诗。首先,刘老师讲这首诗为作者年少时随父亲赴任途中到达潼关时所作,然后便谈到了谭嗣同为戊戌变法所做的贡献,以及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没有像康有为康有为、梁启超一样流亡海外,而是选择了英勇就义。当讲到此处时,刘老师头微微上扬,谭嗣同就义前所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脱口而出。说时间,刘老师手臂微微摆动,那种为国家富强而甘愿牺牲自我的豪情壮志传遍教室中的每一位同学,这让我们对作者有了深刻的认识。
随后,刘老师快步走上讲台。手拿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划过,随手画出了山、陕、豫三省轮廓。伴随着同学们发出的惊叹,刘老师的手在交界处重重一点,生动的展示出了潼关的地理位置。然后刘老师又简略地提及了潼关“关中东大门”的来由。
有了前面丰富的铺垫,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便已理解了十之八九。诗中雄浑开阔的画面在脑海中油然而生。最后,刘老师又借这首诗表达了对我们的期望。
现在,刘老师已不再教我们,但是刘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却使十分的深远。每每当我经我刘老师的办公室,脑海中便浮现出刘老师伏案工作的身影。想必,她同样再用她的力量影响着一个个学子。
【篇四:我的老师】
初二(3)班孟天恩
我从未见过老师对学生有如此号召力的——泛泛看来,约莫着课间去听词的,或是“惜别”时要签名的,更有甚者,每日上下楼都要提前蹲守,只为搏美人一笑。
上文的她,自是与我们相处了一年的老师——刘老师。
刘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力,或许相比藤野先生于鲁迅,老钱于孔庆东,丁女士于冰心,也不差了。
说老师的丰功伟绩,大抵只能遵从两个方面来说:教书育人。对于老师的印象,自是冬日里的那件黑白条格的长褂子,必不可少的围巾,由远及近,便是一弯发夹,一副眼镜。
老师只需静静坐在那里便足矣。即便她仿佛与这个喧闹的教室格格不入——就如同那个千年前从幽巷阡陌中走出的女子,看廊下细雨,邻舍炊烟,杏花做酒,针叶煎茶,听一曲他人的风尘往事,岁序安然。时而又于一卷宋词中,与尘世风景相忘。
这是老师与诗词的约定,亦是老师毕生宗旨——即便是离开我们的最后几日,老师对于讲诗的热情也从未消退。《饮酒》大抵算得上耳熟能详了,不过经此清丽婉约的声音讲述,仿佛字里行间,还尚有门道可寻。
没有幻灯片,多媒体,没有讲义,或是繁多笔记,老师安然地坐于椅子上,若说有什么教辅,怕是唯有老师手执的语文书了。
老师也时而起身去写板书,裙裾随着步伐轻晃,在黑板上写下老师对诗词的热度与纯度。
“南山在此,我亦在此”那清绝的言语,似有抚慰人心的功效,渐渐便入了那独属于岚气与峰际的高邈意向,一位忘乎形骸的诗人,微醺着入了南山,沐在日暮的最后一度温暖中,与尘世风景相忘。这场邂逅,或许只为这一人,为这一时,为这一景,在那个捎带着暖醺的黄昏,悄然落幕。“未复有能于其奇者”大抵便是如此了。就这样,我们“于黛山之中”,探讨完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何此处只能用意无所属的“见”,而不能用目有定视的“望”。
深入浅出——老师总有这样的能力。
班上的同学,曾经少不得有揶揄老师的,恭维着什么“老师最美”,“老师永远十八岁”之类的言语。但是这些话到了老师那里,毫不留情地退了回去——“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话听在同学耳中,答“美”也不是,“丑”也不是,但听在我耳中,这话放在即将来临的新年联欢里,却是极为心酸的。当晚我便奋笔疾书,苦苦寻思半天,废了好几张稿纸,最终引了一句“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次日送给了老师。回想起来,或许便是老师回复我“谢谢”时的一颦一笑,在日后我喜爱上诗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于老师作为班主任的责任,免不了是要做“道德教育”和“思想工作”的,老师的言论,已是属于令人耳目一新的了。
“我大抵也不希望你们学得‘死记硬背’,天天只是抱怨和痛苦。所以,不论任何一门学科,热爱并真正地去体悟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入学时班主任要负责逐一核对你们的户籍,这本就是一项枯燥而单调的活动,老师们都苦不堪言。唯独我乐在其中,想着每个学生家乡在哪?有什么诗人?有什么文化底蕴?时间便消磨过去了。快乐,是有门槛的。”
接连不断的掌声响彻在阶梯教室的上空,我连忙打断思绪,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正在年级大会上,为自己的老师,献上最诚挚的崇敬和祝福。
【篇五:我的老师】
初二(3)班侯佳宁
不知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知山外青山楼外楼,直到遇见了如同天女下凡的她。
那天她步履轻盈的走进班里,飘逸的长发垂在肩上,含笑的嘴角勾出完美的弧线,朱唇微张,传出温和悦耳的声音:“同学们,我是初一三班的班主任,我姓刘。”声音和煦,令人听了如沐春风。说罢,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轻灵飘逸铁画银钩的字——刘冰亚。我想:冰,象征纯净,冰壶秋月,亚,意为不争,清雅淡泊,刘老师人如其名,应该就是这样一位温婉如花的老师吧。
刘老师介绍完自己,侧站在讲台一旁,刘老师双手轻轻叠放在身前,聚精会神的听着我们的自我介绍,修长的睫毛微微颤动,底下一双澄澈的大眼睛蕴含着鼓励。当我说完那一大段名言诗词天花乱坠的自我介绍后,刘老师的眼神仿佛闪烁了一下,眼中含着淡淡的笑意,却没有说什么。
还记得,刘老师在讲冰心的《红莲》这一课时,单是“菡萏”一词,刘老师就能用一首有一首的诗词来解释。先是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残荷,韶光憔悴,更见秋景不堪。接着是皇甫松的“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荷花满塘,香闻十里,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语言流畅自然,滔滔不绝,字字珠玑。刘老师一手扶着黑板,另一只手在黑板上写下一首首诗词,当老师转过身来轻声背诵这些绝美却又质朴的诗词,单手扶在讲台上,身体微微随着音韵晃动,眼神中充满了享受,声音温醇如玉。刘老师一边吟诵这诗词,一边走下讲台,看到同学们都奋笔疾书,脸上的微笑更灿烂了几分——她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体会诗词的魅力。
刘老师吟诵的这些诗词,多半都是我听说过的,不过我不可能如此自然纯粹的表达出来,因为我虽然会背,但没有那种心境去理解,我缺少一种感觉——热爱。
后来,我报了刘老师的诗词选修课,每至周四,夕阳把时钟推向五点之时,便是我与刘老师结缘之时,亦是与诗词结缘之时。每次上选修课,都会与那些优美亘古的绝美诗词接触,体会字句背后诗人的心声。
从此“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不再是难背的十六个字,经过刘老师蕴含深情的朗诵,就变成了“一位美貌少女,倚坐在碧溪边,一双纤纤玉手浸入微凉的溪水中,清澈的水波从她的指间滑过,洗着在水中四处飘荡的墨绿色的水草,微风携着花香,轻拂过她的衣襟,带起她的缕缕青丝,也吹过她身后正望着她的少年,水面上划出层层涟漪,渐渐飘荡开去。”
这样一来,《诗经》一下子就从生硬的文字变成流动的画卷,隽永飘逸,从脑海中流过。要不然我以前背诗词就像鲁迅背《鉴略》时似的,“参差荇菜”就是“参差荇菜”,完全是强记。
我坐在窗边,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刘老师为我们精心印制的讲义上,映出格外耀眼的光芒,看着刘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讲述着一首首动人的诗词,我在想:刘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窈窕淑女吧?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学到了写诗的技巧:源自内心,在考试中才能写出“长安夜色冷寒霜,月朗星稀照霓裳。”也是在一次又一次品味诗歌的过程中,融入诗词,才能写出“落木知秋天下事,西墙斑驳乱容妆。”
现如今,看到语文阅读中盛情的邀约,还能想起刘老师温雅的朗诵“晚来天欲雪,能以一杯无?”,看到《秋的寂寥》,还能想起深宫中“秋扇见捐”的没落,看到“提剑纵马,诗酒趁年华”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就能想起“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能看到更多的世间万千。
因为刘老师我与诗词结缘,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能治愈心灵的至美古诗”,懂得了什么是矢志不渝的热爱。诗词的魅力,亦是刘老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