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们没去扫墓,没去户外踏青,但我们做了一道美食——青团。
这段时间正是青团最佳的品味时间,也是最佳的制作时间。
青团做起来似乎不难,因为它用不着太多的材料,但其实也很考究。青团的点睛之笔是“艾青”,它长得一点都不出众,没有太多的辨识度,在我看来就像是杂草,但它却成就了美味的青团。
首先便要将这个点睛之笔洗干净,蒸熟,泡点水。这个步骤并没什么难的,难的是揉面,因为是糯米,所以要十分的谨慎,一出错就会翻车。太软太硬都不行,还要有弹性。超大盆的糯米粉马上就要变成团子了。外婆先在中间挖了个坑,然后往里填满热水,果然水量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就是力量活了。要使劲使劲地揉,要揉无数次,水也要倒无数次,想想青青的小团子就要出生了,不禁流了流口水。我就坐在旁边给外婆倒水,外婆就使劲地揉面。我左看右看,看得出揉面既要有耐心,也要有耐力,揉久了会很累的。我也看出揉面好像很难也很麻烦,电视里不就一放水就变成团子了,可自家做起来怎么这么麻烦,慢慢的,糯米粉就被揉成了粗糙的大面团,然后再加些水,加些粉,继续揉,光滑的团子出现出现之前,别忘了放入艾青汁。
大人们剁肉拌馅很快也就好了。接下来就是捏团子,放馅之前就是捏成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里放馅,最后捏成团,就这样一个一个捏完,锅上蒸。很快,可爱的绿团团就出生啦!
清明节真是一个有实践意义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