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的娘家离她生下我与弟弟后所居住的地方也就隔上个两公里。
那个小社区里塞下了近百户人家,他们大都是在旁边纺织厂里工作的员工和亲属。
我母亲的家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了,同辈有六七个兄妹,他们从事着各行各业。
本应是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可每个子女都有一颗“放荡不羁”的心,在成年以后散布于城市的各处。反而是我母亲,最小的那个,到还选了一个离娘家近些的地方。
我总觉得有些生不逢时。姥姥、姥爷已经垂垂暮老,姨姨舅舅也都步入花甲之年。
可偏偏就晚生了这么几年,错过了最热闹的那么些时光。送走了热闹,迎来了和谐。少了亲戚间的那些个形式又有了种疏远的感觉。逢年过节,也会听她抱怨几声。
儿时,父亲业务繁忙,再加上亲戚间的“和谐”关系,她总是“形只影单”的。但她的脸上没有显出孤独和寂寞。
在我和弟弟的眼里,她总是开心的——至少是笑着的。
她不封闭,但很保守。她很有风趣,但也很重视原则。即使和邻街大妈为伍,也不和“正人君子”同流。
她经常读书,但她总是只翻阅那一本书。比起书中的情节、故事,更多的是心中的孤独和无奈。
在那个“诺基亚”、“小灵通”遍地的年代,我家里只有一台同我父亲联系的座机。娘家人也要求她置办一台手机,但她一直在应付此事,她觉得把钱用在孩子和生活上会更切实。
上了小学,面向了更多的人。我有时候会觉得她与别人的母亲不大一样。逛街、化妆、美甲,这别人的生活习惯到她这就成了年轻时候的回忆了。
每每看到她的双手,总是会怀疑她真的有这般苍老么。她是一个家庭主妇,也是一个劳动好手。
她的生活规律就是比我们起的早些,睡得晚些。她十几年来的经历就是一个人、两个孩子。
她的工作内容与众多家庭主妇别无不同,但他这十几年只干了这么一件事。
这大好时光的投资不比那雨中的一把伞、雪中的一件衣要来的切实吗?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我的母亲,她是温柔的、开朗的。生活的磨难没有使她脸上的笑容褪去,四周的诱惑没有打破她的原则和底线。
日子如机械一般的逝去,时光如沙粒一般的流走。但她对孩子的感情是一如既往般的真挚。
面对生活的乐观,面对寂寞的忍耐,面对困难的不屈。这些,都是她教于我最为重要,最为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