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成曲中人。——题记
歌词本,或许是八零后文艺青年的标配或是象征,但连我自己一开始都不相信,我也可以有一个歌词本,把别人青春的一字一句记录下来,思想发酵,找到共鸣,到现在俨然上了瘾。
一开始听到歌词本这一概念,是在《一回忆就幸福》这套怀旧的书中。八零后几乎把歌词本当成全部,悲喜交加,却又不愿直言,就借用他人的语句表达自己心中的酸甜苦辣。我大胆猜测一下,它与日记本应该是当年每个人的知己,每个人秘密的收藏夹,或许现在它们依旧是。
一开始用歌词本原因很简单——想练字。既不想受到字帖的束缚,还想有效果,灵光一闪就想到了抄歌词,碰巧当时酷爱听歌,所以可以随时有库存。说来也是,我这个人懒到“既不打渔也不晒网”,而且执行力奇差,说好的长假里一天抄一首,结果从去年到现在也只抄下几首,还有一首英文加西班牙语歌,因为练了不少字,只出现在目录中。
这样的局面就很尴尬,说是习惯,却没有写几首,如果否认,却是信手拈来。真像学习和生活,不算勤奋而且有时偷懒,但从未完全放弃,且成效不错——我现在字,也算是拿得出手了。
虽然抄的是别人写的歌,但我不会做无缘无故的事,何况这种甚至能留到成年的东西,所以选歌方面很大程度地反映出当时或那一段的情绪,除非真心好听,我才破例抄下。
朴树的《生如夏花》是打头阵的,字数不多,但词写的很美,记得那一段时间我沉迷于“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话。第二首是张艺兴的《晚安》,歌词写起来像是在定格一个画面,虽然字很多但不是负担。我为什么要抄?原因有点模糊,大概那时候有些失眠吧。《说散就散》是受程一诺推荐,说唱版本很惊艳,本人以爱福杰尼的为最佳。这一本还剩很多空白,我的青春也还没有过完。
许多人问:“你抄歌词干什么?”
统一回复:“你的青春,难道不留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