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卡勒德,胡赛尼所著《追风筝的人》,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阿米尔,他是阿富汗的少年,他与仆人哈桑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阿米尔的父亲视两人如亲兄弟,买礼物买两份,出去玩也都带着两人,这使阿米尔不满。斗风筝是阿富汗的古老传统,把对手的风筝线割断、寻找并捡起被割断的风争即为胜利,阿米尔是剪风筝的好手,而哈桑是他最默契的追风筝的人,风筝的线串联起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也串联起两人亲密无间的情谊。但两人的性格并不相同,少年的心绪也总是变幻莫测。随着少年不断成长,两个人逐渐有了隔膜。在风筝比赛中,为了使父亲能更好的看到自己,阿米尔与哈桑一路过关斩将,在激烈的角逐中切断了最后那只风筝。”这是真的吗?我体会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现在、我要去帮你追回那只蓝风筝。”哈桑放下卷轴,撒腿就跑,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于街角、可故事不如童话一般美好、在拾风筝途中,哈桑被坏孩子包围。面对围困、恐吓他一如既往着守卫着他最好的朋友阿米尔的荣誉,保护着那只被割断的蓝风筝。前来寻找的阿米尔看到了一切,在胆怯中,在懦弱中,在思及被哈桑占有的父爱中,他逃离了,他放逐了自己内心的风筝。同时,他也不知如何面对哈桑,便诬陷哈桑。哈桑明知被诬陷,却还是承认了这莫须有的罪名,在离开这个家之前,最后一次保护了自己的朋友。
岁月漫漫而过,26年前那个眼睁睁看着自己好友被欺凌,却不敢发声的少年,早已人入中年,在生活的安宁与幸福中,他始终无法原谅当年那个没有挺身而出,保护朋友的自己。在哈桑死后,他读到了他的信,信上说:我希望我的儿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希望国家没有战争,我希望你有一天可以回到故乡,你将会发现我一直在等你。
于是阿米尔踏上战争纷纷的征途,重回故乡。在混乱的故乡中救下自己昔日好友饱受苦难的儿子。在这路途中,他与曾经那个胆小的自己和解,找回了他心中的风筝。故事的结尾,阿米尔与哈桑的儿子一同放风筝,当他拾风筝时,背对夕阳,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的身影与哈桑重叠,就如同他们从未分别。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流璃脆,美好易逝、更应珍惜那宝贵的点滴情感,珍惜身边的友情,亲情,以真诚待人,守护住自己心中的风筝,呵护住那难得的际遇。最后,还是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正能量的结尾: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奔跑着,一路向前,眼中心里想的都是他,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谓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