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无以复加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中华民族素来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愫。民间的传说,明朝的万户,屈原的《天问》。一代又一代的人,追寻着“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的答案。
而中国航天发展的脚步,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渐渐加速的步履背后,是一段极其艰苦又精彩的岁月。
在中国航天发展雏形时期,我们急需一个向国外市场扩张的机会。1990年,机会来了。欧洲阿里亚纳-4,美国大力神-3运载火箭接连发生失误。就这样,一群怀揣着希望的科研专家去往国外寻找机会。然而,这又谈何容易。留在外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停留在“东亚病夫”,况且科研团队一无基础,二无资本,三无关系,接触的第一家公司便没把黄皮肤的中国人放在眼里,轻蔑地微笑,毫无诚意的交谈。紧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甚至有公司将他们当作皮包公司的说客而拒之门外。虽然最终在亚洲卫星公司的资助下成功接到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订单,然而前路依然漫漫。唯一可供发射的西昌发射场尚未达到国际标准,国际保险界对中国火箭缺乏信任。抵达中国的美国公司的配合人员向中国提出了饮食有西餐,24小时供电和热水,娱乐设施等等几乎不可能的要求。要知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随处可见漏着屁股的放羊娃”,本就偏僻的位置,再加上并不富裕的国家财政。哪来的热水和娱乐设施?
然而,中国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卫星发射场不过关,全面整修!热水和电力供应不到位,派遣专人调运!需要饮食有西餐,直接在发射场旁建起宾馆,食材直接国外进口!不会英语,交流困难,学!最令人惊讶的,是关于逃逸装置的一件事。所谓逃逸设备,是一种可供工作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后快速撤离的一种设施。在美国人尚未来到西昌之前,中国的发射场都没有逃逸设备。在中国,发射场一旦发生事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马上排除事故,而不是人的安危。而美国人直到装上逃逸设备才放心踏上发射架。“人在靶场在,誓与靶场共存亡,这是我们对靶场的基本信念,而且多年来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正是这样的每一个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毅力,令外国专家感动和钦佩。斯坦豪尔说到:我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熊熊燃烧的灵魂。我相信,这个星球上有如此虔诚而执着的人们,上帝的心就是铁打的,也会被感动的。
终于,在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长征三号火箭,在千万人的注视之下发射成功。升起了!25亿人的卫星!
这次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一座震古烁今的丰碑。自此,中国航天事业稳步发展,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日渐增高,走进一片新的天地!
窗外,人流如潮,云层似海。我仿佛看见,一轮鲜活的太阳正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作者: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八二班 周能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