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花鼓戏

2022-03-02 09:01:15
家乡的花鼓戏作文1500字

“胡大姐!”“哎!”“我的妻!”“啊?”“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啰嗬嗬!……

听,电视里又一次响起了《刘海砍樵》那熟悉的唱段,沙发上的爷爷奶奶正有节奏地跟打着拍子,那入迷的神情仿佛他们就是戏中的主角;爸爸妈妈坐在爷爷奶奶身边,兴致勃勃地看着;我也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这热闹欢快的戏曲音乐……这是我们一大家子最陶醉的时刻。

说起花鼓戏,这可是爷爷奶奶那一辈湖南人的最爱!爷爷说,他们那一辈人,平时最爱做的事就是到戏台下去看花鼓戏!那时候,花鼓戏班子可多了。戏班子里的人,个个能歌善舞,唱得那一个生动活泼!奶奶说,她的最爱就是听花鼓戏!你瞧,奶奶听花鼓戏的时候,常常是坐着摇椅,轻闭双眼,手敲摇椅扶手,打着节拍,轻声跟唱,唱着唱着,唱到兴致处,干脆站起身来,摆跳出一个个戏中动作,身后的摇椅仿佛也入情入境,跟着一起轻轻摆动,发出咿呀的唱声。

到我爸爸妈妈那一辈的时候,花鼓戏虽说没有从前那么流行了,但只要是有钱人家做寿办酒请来戏班扎上戏台,唱上几天,那必定要追着这份热闹的。依稀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知识渊博的爸爸就向我科普着:“花鼓戏源自于民歌,后来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花鼓戏也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等六大流派。像火遍大江南北的《刘海砍樵》,包括我们熟知的《打铜锣》《补锅》都是长沙花鼓戏的代表作,因此,湖南花鼓戏一般就指长沙花鼓戏。”因此,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花鼓戏。

而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湖南妹子,对于花鼓戏,虽然没有爷爷奶奶那么热爱,也没有爸爸妈妈那么熟悉,但让我随意哼唱个一两句,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像我这样年轻一代的湖南人可以说几乎没有正经看过一次完整的花鼓戏演出,但是在湖南上至七老八十,下到三岁幼儿,几乎每一位都能唱上一句"刘海哥、胡大姐"。可见花鼓戏在湖南的影响之大。

可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小说、电视剧、小视频等成为了人们的最爱,而戏曲这类由老一辈传下来的文化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现在天天抱着手机刷视频,成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而电视上的戏曲频道成了许久不曾访问甚至尘封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与花鼓戏渐行渐远,生活中花鼓戏的影子逐渐消失……

我想问问自己,问问这个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一个为什么!为什么曾经名扬四海,走出国门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湖南花鼓戏会衰落成今天这个样子?我想了很久。也许,是由于花鼓戏的内容跟不上潮流了吧;也许,是那些花鼓戏的人才都离开了吧;也许,是花鼓戏的市场太萧条了吧;也许,是真正喜爱花鼓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吧……

我想,这是时代变化的必然结局。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我们都应该向前、创新,迎着朝阳而行,向着进步而行。只是,在适应并创造新生活时,我们更不能忘了:我们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人!

花鼓戏,是湖南地区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靓丽瑰宝。当你聆听花鼓戏时,你会发现,花鼓戏说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常事,说的是农村人民的日常生活,听着能让人感到一种亲切,接地气。当你细赏花鼓戏时,你会发现,花鼓戏的唱腔十分优美,旋律宛转悠扬,具有山歌风情,表演风趣诙谐,生动活泼,它的喜剧色彩引人入胜!

我们热爱家乡,就应该做好家乡优秀文化的传承人,学习和传承家乡留下来的特色文化。而像花鼓戏这样的家乡优秀文化,我们要拿它当传家宝似的守护着,并把它传给我们的后代。这样,家乡的优秀文化才不会丢了,对家乡的热爱才能增加一份厚重!

当然,传承家乡优秀文化并不是空喊口号。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或许,我们不能出现在电视屏幕里呼吁呐喊,但是,我们能在平常不经意间,向身边的人们宣传关于花鼓戏的知识;或许,我们不能十年磨一剑,在舞台上亮出我们的真本事,但是,我们能抽出空闲时间,好好学习花鼓戏,在闲暇时候为亲朋秀上一两段;或许,我们举手投足不能像演员那般专业,但是我们可以融入我们中学生喜欢的表演形式去改造去创新……

现在的我们以自己是湖南的子女而骄傲,以拥有如此优美动听的花鼓戏而自豪!当花鼓戏重回我们的视线,那一刻,就如明日的曙光,照亮我们心中那片属于家乡的闪耀的田野!

“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啦。”“那我就比不上啰嗬嗬!”“你比他还有多咯呃!”是啊,我心中的家乡的花鼓戏便如胡大姐心中的刘海哥,比牛郎还有多咯!

《家乡的花鼓戏作文1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