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大节日。年是一年的伊始,是春的开头,故也称“春节”。这么美好的寓意,自然是要发扬光大,每年都快快乐乐地闹上一番。所以,年也渐渐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年,是出门在外的游子和家人团聚的节日。每年除夕日,人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和爸妈、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们一同庆祝新年,好不热闹,我们自然也不例外。奶奶看见自己的小孙女回家了,笑得跟蜜一样甜,拄着拐杖出门迎接。
过年了,村里每家每户都把自己家装点得红红火火。擦得干干净净的门楣上挂了新买的大红灯笼,上面绣着金色的“幸福平安”“春节快乐”等字样。门口都贴上了春联,贴了大红的倒着的福字,写着各式各样祝福的话语,盼着明年能有个好开头。更有甚者,有人仿效古人的风雅,在自家门上挂了两块漆成红色的桃符,上书对联,看上去虽不如纸质春联那般喜庆,却也别有一番美感。村里人集体又将路上面挂上了彩旗彩灯,花花绿绿,明艳亮眼,让人不禁开始期待除夕的夜景。
根据传统,除夕夜家里人不能睡觉,要等待大年初一的好运来到家里,仿佛是一场和老朋友的期待已久的会面。吃过了丰盛的年夜饭,小孩子们自然是憋不住,吵着闹着要放烟花。大人们一是觉得喜庆,二是禁不住软磨硬泡,就由他们去,放了烟花看。
随着“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绽放,一时间,金色,银色,红色,黄色,与天空中的星星一起交相辉映,显得那么辉煌,就连人间闪烁的霓虹灯都自愧不如,知趣地隐蔽了光彩似的。人们都不再喧闹,静静地观赏着烟花美景。这烟花一放,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过去的一年结束了。
熬过除夕夜,大年初一紧随而来。我们当地的习俗,大年初一一定要去佛塔里拜一拜观音菩萨,请求观音菩萨护佑,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我小时候不懂,只是贪图沿途的美景,胡乱磕磕头,并不懂得隐含在其中的美好的祝愿。我小时候真正期待的,是过年赶年会、走亲戚。年会上什么稀奇的玩艺儿都有,卖炸年糕的,卖炒凉粉的,卖孙悟空小泥人的……多种多样,到处都是小孩子们缠着父母再买一个东西的声音。走亲戚听上去平凡,但对我来说,这才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到了!亲戚家,一点儿零嘴儿,一杯热茶,就能从天亮聊到天黑,从天南聊到海北,老人家们用方言拉着家常,听上去无比的亲切。我们小孩子呢,一起玩玩扑克牌、交换各自的小玩具,也同样不亦乐乎,团团圆圆,喜气洋洋。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是幸福团圆的象征,同时,也是寄托在每个人心中的那一份最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