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字,拆开来看是“天虫”,意思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种虫子,表达了远古时期尚在茹毛饮血的人类对于这种天赐的纺织原料制造者的一种感恩和敬畏之心。
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蕴藏着这个神秘生灵——蚕的蜕变经历。儿时的记忆里,是我们去绿意盎然的桑园偷采桑果;是在小学的教室后角蠕动着的满堆白胖胖的蚕宝宝;是养蚕人家拿出来的一匾一匾或白或黄的茧;是读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是听到“丝绸之路”的美好遐想……而今,养蚕也成了不少孩子和家长的一件大事儿,自然是没有了“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与生计之需,只为让孩子亲眼看到生命蜕变这一神奇的过程。
去年春末,学生们开始养蚕宝宝,他们带着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小蚕来到学校,一有空就拿出来观察、喂养。如同蚂蚁般大小的“蚁蚕”,黑黑的身上长满了细毛。不过约两天后,细毛就不明显了。学生们在给蚕宝宝安的纸房子里垫上了许多桑叶。蚕或爬或隐,不断吃着桑叶,身体渐渐成了白色。积累着生命的养料,它们由蚂蚁般一点点壮大,以至满腹丝液,通体透明,晶晶然如冰雕一般。一段时间后,它们开始蜕皮了。约有一天的时间,它们如沉睡般不吃也不动,好似“休眠”了。我们查找资料得知:蚕经过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了,每蜕一次皮就相当于增加一岁。幼虫共要经历四次蜕皮,方能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叶约八天成为熟蚕。
终于某一天,一条蚕忽然从一大堆埋头苦吃的同伴中抬起头来,如一位睿智的哲人一般,不言不动,昂首望天,沉思默想,那是它要吐丝结茧了。它挪动着笨拙的身体,寻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吐出第一根生命的丝,然后排泄尽身体里的残渣,将自己裹挟到一个雪白的网中去,决然而又坚定,一丝不苟,极其专注认真地营造一个浑圆的生命的载体。经过漫长的两天两夜的时间,结成一个茧。看着在茧中渐渐模糊的蚕影,我的心底突然涌起一种莫名的悲壮。“作茧自缚”往往用来形容自作自受,而蚕为了走向生命的辉煌,不惜忍受黑暗。正是有了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才有了对人类洁白晶莹的馈赠。
“春蚕到死丝方尽”,据说一个蚕茧是由一根长度为三百至九百米,连续不断的丝织成的。蚕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为蛾。蚕在茧中会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为蚕蛾,破茧而出。我们不得不惊叹它在蚕茧中的完美蜕变!出茧后,雌蛾与雄蛾交尾来延续生命,之后雄蛾就结束了它的使命,而雌蛾则会花大约一个晚上的时间产下约五百颗卵后,慢慢死去……
蚕的一生极其短暂,共五十多天,却经过了从蚕卵、蚁蚕、熟蚕、蚕茧到蚕蛾的过程。蚕让我又一次感悟到生命的沉重与伟大,我的脑海里回响着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蚕不就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