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深处传来阵阵歌声,驱散雾蒙山山顶的阴霾,仿佛为山顶都镀上了一层金。这是乌蒙山石门坎新中小学一起齐声高亢的优美歌声。
几年前,他毅然挺身与自己的新婚妻子前来支教,当你打开百度百科对乌蒙山的介绍,就一句话,“这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这里的山路泥泞不堪,教室四处透风,看着那一双双迷茫的眼睛,自己也迷茫了。高寒阴冷,交通不便,他在犹豫是否要留下。但当他看见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时,他决定,要留下。
拖着沾满泥土的鞋子,怀中抱着旧书本沿着那蜿蜒狭长的路,这是苗族小孩走出自卑黑暗的道路。没有曲子,他就自己编;没有课本,他就自己写。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舍己为人。
自从他来到这里,这里的天籁般的歌声从就不再停过。他说过一句话,“上课唱,下课时也唱;清晨唱,日落时也唱;悲伤时唱,欢快时而唱。一群人唱,一个人也唱,唱到孩子们长大,唱到他们也被爱着”。
那时,他们沉浸在古韵古腔,歌声中是一幅幅画卷,一个个梦想。
那刻,他们唱诗,坚信着那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他们沉醉着,追逐着“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在他们的身后,一直站着那个手抱吉他的老师——梁俊。
他至始至终唱的歌,化为清泉流进孩子们的心田,使那一颗颗自卑,沉寂的心,萌生出了一株绿芽。
三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孩子们内心的迷茫早已被歌声洗涤,孩子们不再迷惘。
眼波流转,三年时光挥手即逝,如今即是离别之时,梁俊也将泪水播撒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孩子们用诗意的诗言欢送这位给予他们生命的老师。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梁俊用这首诗唤起孩子们的内心。不是所有的花都叫牡丹花,他们这首诗激励孩子们:无论自己现在身在何处,将来生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即使是苔也要开的如牡丹花般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