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一词在中国并不罕见,甚至有些我们生活中的领导、企业都被形式主义所操控。喊口号、写标语,已经成为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
那些形式主义者只注重宣传和喧宾夺主、大张旗鼓般的叫嚣,仿佛他不说,别人就不知道;仿佛他不喊,目标就无法达成。缺少了过程,缺少了实质,这样的行为就只剩下了虚无和渺茫。
举个例子,演讲本是一件感染性极强的事,可随着“网络金句”的传播,演讲内容和格式都开始变得千篇一律,很难再出现像马丁路德金的《Ihavedream》那样经典的演讲。大多数人的演讲过程就是这样:先介绍某事的由来,再想方设法将它与国家建设扯上关系,最后再一通呼吁,说一些类似于“我们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之类的话。整场演讲看似长篇大论,实则空虚无比。哪怕是最后几句话喊的再响,仍旧让我觉得十分疲倦。此时的演讲,已经失去了它的纯粹,开始向通俗、平庸、大众化靠拢。
让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现在的教育,是否也日趋形式化呢?家——学校——辅导班——家这条路线,我们都习以为常。也看见许多人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这条路线。但,效果怎样?差者亦差,强者亦强。辅导班,对于学困生来说是负担,对于学霸就是消遣。当学生们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随波逐流,那么效果就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区域的教育水平也会衰退。
中国的应试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拼命,只有努力去学才会有出路。外国虽然也有精英教育,但外国精英教育培养出的是人才。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是无法承受巨大压力,只会死学习的脆弱的“玻璃人”。同样,国内高考升学率的地域差距也十分巨大:(以2018年一本录取率为例),河南是12。46%,北京是34。13%,二者相差20%多。形式化与实效化的教育差距一目了然,所以,提高人口素质的办法就是进行教育改革。
我们所无法将形式主义彻底铲除,但我们必须确保自己不被它所控制,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回想那些“形式主义”的产物,真觉得万分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