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任凭风将她的儿女吹走,她忍痛割爱,为的是小蒲公英能在另一片天地扎根开花。
雄鹰任凭自己的儿女从悬崖坠落,他忍痛割爱,为的是雏鹰有朝一日能学会展翅翱翔,去征服更广阔的天空。
雌性海龟选择将卵产在迁徙时,她忍痛割爱,为的是小海龟能躲过迁徙的艰险,自食其力,顺利长大。
自然界的生灵都是如此,人又何尝不能这样呢?生活中的人们,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像这些生灵一样忍痛割爱,固执地将爱与不放手划等号,这样错误的观点往往不会起到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如意的结局。
十年前的一句“我爸是李刚”,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么?一位成年人在酒后肇事后仍然认为自己的父母可以一手遮天,挽救自己。父母的溺爱让他无视法纪,肆意妄为,最终害了自己,也连累了父母。
现在生活中常常有“熊孩子”出现,而“熊孩子”的成因,正是他们父母没有选择放手。每位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这没有错,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呵护也没有错。但是这其中的分寸是那么容易把控的吗?很多父母对爱的理解都错了。爱不等于纵容,不等于无论何时何地一味地袒护、支持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不给孩子留下心灵的创伤,做他们坚实的后盾;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树立正确向上的价值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收获最重要的成长。放手,才会让孩子真正的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意识到:金钱与权力不能用来溺爱、保护,而是要用来搭建更好的平台,给予更好的帮助。
将孩子包裹在爱与呵护的“糖衣”里,更会抑制他的成长。也许年少的我们都认为有了父母的支持、帮助、呵护,成长会更加的轻松、自在、简单。但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想要突破父母为我们搭建的“温室”,独立自主的学习、交往、生活时,这种爱反而成了一种阻力,一种束缚。而又当这一层保护褪去时,才会发现,原来包裹在“糖衣”里的孩子并没有化茧成蝶,而是安逸地享受保护,失去了学习自立的最好机会,面对“新”的世界手足无措。
正如《雨果传》中提到的“使生命变得麻木,这绝不是享受。”如果孩子习惯了在家长的保护之中,如果家长坚持让孩子在自己身边,一刻不离,这样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生命也必将走向麻木。放手,才是爱,才是你我享受这个世界的真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