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一个古老的名词,如同一颗永不消逝的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潺潺流水由过去流向未来。她是微缩的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她散发出的魅力使我沉沦。
开始喜欢诗歌,许是因为我喜欢她如秋天般清冷的气质,落寞如树叶凋零时的细腻,最抚凡人心。喜欢秋日坐在亭中,感受秋雨落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颗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时的清洌;感受秋日余晖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渺远;感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乌鸦栖复惊”时的寂静。
也便是如此,我以为诗歌是如同秋一般,慰藉失意人,与其一同举杯相劝。如李煜的枉生帝王相,李清照般的半生清寂,辛幼安般的欲说还休;都能在诗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秋意”,天凉好个秋啊!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多让人着迷。
沉浸在诗歌特别的温度里,总觉得这温度实在撩人,但到底落寞。与诗歌为伴,时光流转。带给我或宏大或细腻的感触的她,好似也悄悄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2020,一场灾难笼罩大地,悲歌四起,诗歌成了情感的载体,只是那感觉,依旧愁思遍布……直到我看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她就这样出现在驰援武汉的物资上,我突然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这哪里是愁云惨淡,分明是给疫区人民送去的荫荫春意。
原来我忘了,诗意的世界,不只有秋天,还有与之相对的春天啊。它充满暖阳,希望和灼灼生机。在这个春天,诗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让人感受到命运共同体的温暖相助;诗云“疲尽春归会有时,静待花开赤子心”,让海外学子遇见最坚实的依靠。诗云:“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中国正回馈世界以东方力量和大国担当,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诗歌就这样用她独特的魅力把心紧紧相连。
与诗歌相伴,爱她瑟瑟的秋意,如解语花般的共情,更爱她总是能让人于苦难中看到希望,品到今时古人共酌痛饮的畅快。带来温暖,生机和希望。
与诗歌相伴,爱着诗意的秋,更期待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