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即万紫千红,是万马奔腾,乃百花齐放。如果说什么最能够让我联想起春天,我想不是那湛蓝的天空,不是那嫩绿的小草,不是那金黄的土壤,而是那多彩的书籍。
在9岁时的春天,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轻抚着我的面颊,洒在我手中那本《朝花夕拾》已泛黄的纸页上,仿佛再度赋予了它生命,让它变得越发灿烂。当我读到《五猖会》时,不禁探出头眺望花园中穿红戴绿、手舞足蹈的大妈,不禁抿嘴一笑;当我看到《阿长与山海经》时,也不觉的暗笑阿长的迂,但同时也为这种也许是后知后觉的友谊而感到一丝可惜;当《父亲的病》一文阅读完成之后,我叹了口气,仿佛阳光中都携带着一股讽刺,讽刺旧社会的庸医漫天要价,开的药却毫无作用,人们究竟还是慕名而来寻良医,兴尽而返丢了那条在所谓“良医”面前一文不值的生命。全书最后一篇文章,是《药》,人们在被世俗与愚昧的猛烈抨击下,放弃了人性,选择了迷信。我总是这么想:一个社会的无药可救是因为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放弃了挣扎。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病抹去了抗争的勇气。透过那一个个尖锐的文字,我看到的是鲁迅多彩的世界,哪怕黑色总会给亮色披上迷茫的布纱,但在暗淡之下,光芒万丈。这就是春天的清晨,也许雾气氤氲,但也暖意盎然。
过了几天,我偶然发现了一本我频繁提及的书籍——《老人与海》。第一遍阅读时,以为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书也不过如此,故事仅仅围绕老人与鱼的搏斗展开,认为他徒有虚名罢了。可当我这次再次与它相见,翻开阅读时,和上一次却有了天壤之别。我理解了老人的艰辛和倔强,不屈与热血的人格光辉。他在海上与鱼搏斗了将近两天两夜,最终捕获了那条大鱼,可在途中遭到鲨鱼的袭击,虽然他拼死搏斗,但最终依然空手而归。有的人说,老人白白浪费了3天时间,此次出海毫无意义。但是我觉得恰然相反,这是老人收获最大的一次,老人也许丢掉了一条680公斤的鱼,但他最终收获的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信仰,是那波涛汹涌大海的眷恋,是黄昏睡梦中新添的一缕色彩。这就是春天的黄昏,也许澎湃激荡,但也惬意沉醉。
那是晚春时节,我在夜色弥漫时翻开了《月亮与六便士》,与保罗·高更相遇在一家破旧的酒店,他放弃了皇家般的奢华,放弃了居所的金碧辉煌,他选择了一家破旧不堪,惨不忍睹的宾馆,因为这才是他的诗和远方。正如他所说,艺术的出现从来不是为了被人欣赏。在他眼里,艺术是他理想世界的映射,仅仅如此。在人生中,尽管脚下的六便士与头顶的月亮天各一方,但他也只不过在于人们是选择了远方与众不同的梦想,还是近在咫尺的平凡。这就是春天的夜晚,也许犹豫踟蹰,但也明朗动人。
遥眺远方群雁环北归,细看近处露水打枝头,仰望白云映蓝天,俯瞰书籍满房间。此时春天,便在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