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干了件特带劲儿的事——我做了回汉服模特。
从小便对古色古香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就算条件不允许,我也会披着床单自导自演,有这么一个机会,我自然欣然应允。于是那天,我身着红色华服,头顶步摇铃铛作响,迎着路人频频回头的目光,尝试了第一次做模特。
由于天气原因,我只能在影棚里摆拍。这套衣服和场景布置,不难让人看出来它想表达的主题——“灯下缱绻的朦胧感”。我并不习惯于这样的穿着,也完全无法理解这种意境之美,因此常出错,直到身临灯阵中,我好像才明白了些许。
摄影对我进行动作指导,想让我捧着卷轴回眸一笑,然后抓拍瞬间,却始终不能如意。我也苦恼地低头企图找到感觉,却意外地在这便宜道具上发现一句《青玉案·元夕》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般,回首嫣然,身后是橘红色的灯火摇曳,画面定格。随后又换了动作,要求我靠在灯架上,目光望向远方,大概棚子的空调并不怎么先进,发出像是呜咽的响声。我站在这凄迷的风声里,那些遥远又近在眼前的烛火像真的一样,影影绰绰地吊在灯罩里,忽明忽灭,看不真切。好像突然也就能够理解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孤寂思念了。他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窗前,烛火跳跃着将影子打在墙壁上,可身边却无人共赏,那温馨的色调可还能暖进他的心里?不过最让我惊艳的还是那一张红裙与灯笼在我身后高高扬起,我目视镜头,嘴角噙着一丝笑意的照片。这样的画面,好像随时会下一场花雨,花瓣扬起落下,浮尘随风,人生若梦,一眼万年。
整个拍摄过程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越到后面越是顺利。不曾想我一个连自拍都僵硬的人竟然能够如此入戏地在镜头前收放自如,于是我开始回忆起拍摄时的心路历程——竟是那大量的诗词歌赋让我身临其境了。再往深处想,我身上的服装是汉唐襦裙,而这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并非要人们口头相传相诵才能窥得其中一二,而是已经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沉浸到了民族的骨血里去了。
许是这十里艳阳太灼眼的缘故,回家的路上,我头上的步摇一摇一晃荡漾出了一片金色流年,熠熠生辉。直到后来我把出来的照片拿在手中之后才想起来由衷地感慨一声,这事,真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