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想象力去哪了作文】
二十一世纪,愈发觉得一切都很“规矩”,中国人失掉想象力了么?
生活在科技时代,无论什么都讲究原因原理,但似乎缺少了某种东西——想象力。所有结论都要有数据支持,所有的所有都很现实化。在中国,很多人认为是现代教育摧残了孩子的想象力,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为因素,不是吗?中国的父母在孩子还小,还有想象力的时候,一旦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幻想,有多少的父母在鼓励?鼓励不说,更多的还是沉重的无情的打击:“别乱想了,现实点吧,孩子,那是不可能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只会循规蹈矩的思想了。长此以往,中国人就不知道怎么去想一些异想天开的事了,就不知道怎么去做白日梦了。所以中国人的想象力怎么能丰富得起来呢?
古老的传说虽一代代流传,却也只能是古老的。如今再也没有人去创作出能与夸父、嫦娥、女娲等相媲美的故事了。Why?中国人失掉想象力了么?鲁迅先生曾提出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质疑,现在的中国自信力回来了,却又丧失了想象力,所有人都在追求身体上物质上的富裕满足,却忘了精神上的享受——幻想。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人还是很会想的,难道不是吗?中国有很多电影电视剧。但多不代表好,不代表精。大多数的影视剧作品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了钱而想出的作品能有嫦娥一样的精粹吗?为何外国就有如此多的好作品呢?而且中国的作品泛滥了以后,会有雷同的剧情出现,且千篇一律,难道中国人的想象力到尽头了吗?
是基因的问题吗?那怎么以前会有女娲的传说,如今却写不出哈利波特?所以,是中国人自己的原因,不是么?
想象力,不该被丢失!
【篇二:人情味去哪了作文】
因事先与朋友约定好周六上午去她家玩,于是,一大清早,我便匆匆的赶往车站等候开往她家的那班客车。
一到车站,我环顾四周,车站里“堆”满了人,一个个都伸长着脖子,张望着来来往往的车俩,试图从中寻找到自己将坐的那辆车。
“嘀嘀嘀”,人们的等待没有白费,盼星星盼月亮地终于把车给盼来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窝蜂似的涌近了车门边,车门口被围堵得水泄不通,每个人都使出了“看家本领”,拼了命的往车里挤。这时候,年轻力壮的人占了优势,轻轻松松地撇开人群,不一会儿就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一些滑头的小孩子也不赖,一骨碌地钻进了车厢,挑了个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一屁股坐了下去还用手护着边上的座位,大声地叫着“妈妈,妈妈”;可怜了那些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人,只得在人群的外围,慢慢的向里挪动着脚步。不一会儿,座位已经没有空闲,再要上车,就只有傻站着的份儿了,这我当然是很不情愿的,但由于时间紧迫我也随大众,找了个落脚点,站稳了脚跟。眨眼间,车里就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老人,小孩,青年……售票员穿梭在每名乘客之间,一边还扯着嗓子大声喊道:“给老人小孩让一下座哟!”这声音,盖过了车内噪杂的声响,就算是聋子也应该听到了吧!
车厢内的空间不大,却挤满了人,摩肩接踵,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车内的空气立马变得燥热起来。身体随着车子前后倾倒着,真担心一个不小心便摔倒在地。不久后,站着的人少了几个,我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依稀的看见离我不远处,有一位老奶奶正站在一个座位的旁边。我定睛一看座位上坐着的是一位年轻妇女,由于车子的摆动,老奶奶时不时的把身子往那位年轻妇女身上靠,老奶奶极力地克制住自己,可终究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轻妇女一脸嫌弃的模样,紧皱着眉头,往里坐了坐,别过头去看向窗外。哪位老奶奶紧紧地抓着扶手,两腿大概是因为站太久的缘故,一直在抖动个不停。我见此状,想起了售票员的话,于是我便艰难的“拨”开人群,向年轻妇女走去。“这位阿姨,你行行好,给老人家让个座吧。”我冲她说道。谁知,她看向我,脸上闪过一丝惊愕,一脸不情愿地说:“车上那么多人,凭什么偏偏要我让座?”一听这话,我气愤极了,义愤填膺地说:“阿姨,你离她近,你看看她的腿都在发抖!”年轻妇女仍无动于衷,不屑地又把头别了回去,“你……”我刚想继续说下去,老奶奶却拉住了我,说:“算了吧,这个年代的人和我们那时候差得远咯。”我看着她,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似的,真不是滋味!之后的路程,我只得搀着她,以防她不慎摔倒。下了车,我望着她远去的那步履蹒跚的背影,我想到了家中的奶奶,当她坐车时,是否会有人给她让座,又是否会有人帮她争取座位?
唉,现在的社会是怎么了,最基本的人情味去哪了?
【篇三:温馨的批语去哪儿了作文】
在我们的身边,来自父母的温馨话语很多,来自朋友的温馨言语也不少,可来自老师的温馨批语却少之又少。那温馨的批语都去哪了儿了?我只能把那唯一的一次温馨批语当做宝物珍藏着。
记得那是三年级时的第一次语文考试,本来基础就差的我自然考的不如意。可以说,当时的我对分数的高低已没有什么感觉了。考不好无非就是挨老师的一顿批再罚抄几遍试卷而已。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发卷时,我像往常一样等待着老师的“电闪雷鸣”。可奇怪的是,她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从高到低一一念分数,甚至念到不及格的学生还会故意多停留几秒,无非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考得有多差。可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几个考得好的同学,没念分数就把试卷发还给我们。
打开试卷,让我惊奇的是从头到尾竟找不到一个叉,全是对号,得分那一栏却又分明的写着59分。仔细一看,发现一些题旁没打对号,当然也没打叉。这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翻过来一看,发现有几行字:某某同学,你的书写很工整,批阅你的试卷是一种享受,只要你多用点时间在学习上,我相信,今天的59分将变成明天的95分。
看着这温馨的批语,觉得自己这样的成绩太对不起老师了。便下定决心要考个95分来回报老师的厚爱。我抬起头感激地望着张老师,张老师也以期待的眼神望了望我,还对我微微一笑。我立刻感觉全身暖洋洋的。
从那以后,我便把那张写有批语的试卷小心的珍藏了起来,开始认真学习了。说来也怪老师说的我全能懂,成绩也如那雨后的春笋——节节高。这一切都归功于那张写有温馨的批语的试卷。
温馨的批语可使我们自信,可使我们想学、爱学,可使我们有拼搏努力的动力。老师,您何乐而不为呢?可如今,试卷上、作业本上却只有寥寥几笔好坏不一的点评甚至是空白。温馨的批语都去哪儿了呢?
【篇四:信任去哪了作文】
在生活中,信任是快乐的歌声,是美丽的图画,是温暖的春风,但就是因为有人的不屑,歌声被打破,图画被撕碎,春风也变成了凉飕飕的寒风。
但在现实中信任又去哪了呢?
在老师心中我是一名差生,我是一个整天要惹事的大草包,我是一点上进心都没有的“学生”。
但——老师您可知道我内心的想法?我承认,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您认为是因为我没有在努力。但,您知道吗?其实我努力过,我勤奋过,我刻苦过。我曾经每天晚上挑灯夜读到10点,要知道我才读八年级呢。最终,我收获过果实,我收获过成功。在那一次期中考试中,我进步了10名。但换来的只是你的一声“偶然”,同学们的一声“水分”。“偶然”,这两个字眼对我的打击是多么的大。仿佛我之前的每一个不眠之夜,都化为了泡影。您可知道,那一夜。我哭了,一向不爱哭的我哭了。我只想让您对我说一声“加油”。然而,这两个字却始终不愿出现在我的世界中。
老师,您知道吗?为什么每次上课坐在后排的同学都不愿意听,会睡觉,会讲话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明白---您的课上不可能会叫到他们。即使他们知道正确的答案,却也不愿意举手。如果说用“爬山”来形容一个班的话,您就站在山顶,用鼓励的目光看着那些快爬上尖山的尖子生,而全然不顾还留在山脚的差生。其实他们原本并不笨,他们也爬过山,也尝试过要爬上山尖。但—旦他们爬上山腰后,他们猛然发现,那里并没有您的目光。他们失望了,他们摔倒了,并没有了爬上山顶的勇气。老师,您知道吗?或许他们只是需要您的一声“加油”,只需要您给的一根拐杖,然而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老师,我想跟您说,其实那些差生并没有那么差,他们只是比别人“爬”得慢了一些,或许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是您的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暖暖的目光,一个小小的信任!
【篇五:这样的老师去哪了】
小学三年级一直生活在悲伤中,我就像是一只丑小鸭,被人笑,被人排挤;就像是一只蚂蚁,被人踩,被人玩弄。直到四年级,才有位仙人指导我,让我从悲伤中走出来——那就是老师您。
每个星期的家庭作业都是一成不变的,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大白纸,然后要求我们在大白纸的正反两面认真地抄写课文后面的字词,这是您的规定,也是您的习惯。可是有的同学拿到了一张跟课桌大小的白纸,红润的脸瞬间变得苍白了——不想写,懒得写。
但每次您都会兴高彩烈地来到教室表扬认真写的同学,有一次听到自己被表扬的那一瞬间,也听到有些同学不留情面的“唏”了一声,原本好好的心情就像玻璃杯摔到了地上,“砰”的一声,碎了。等您表扬其他同学时,那些同学却无语了,因为您最看中的就是字了,他们的字也实在是写得挺漂亮的。但是,无论我写得多大,写得多丑,您都会表扬我,鼓励我,那是因为老师您想树立我的威信,提高我的自信。
下课,您走到我身边,嘴巴凑到我耳边说:“别管同学们说了什么,做好你自己就行了。”我也无奈的照着做了。
放学的铃声美妙的响起,同学们快速的排队去吃饭,我慢吞吞地跟在最后面,我转了几回头,看到别班的一个同学对着另一个说:“你看,那个人是不是不洗脸的。”我清晰的听到那一句伤我尊丢我脸的话语,埋下了不敢面对大众的头。我低着头往前走着,隐约的听有人在叫我的名字,转头一看原来是老师您。你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指着前面一位老师说:“那位老师脸上长着青春痘,也很难看,她行,你为什么不行呢。”我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抬起头,自信满满,大胆的走着,周围的同学就像是空气?。
感谢您,是您时不时鼓励我,是您时不时教导我,让我充满自信,让我忘却悲伤。
可是您知道吗?自从您离开以后,再也没有遇见像您一样的老师了,我慢慢地,慢慢地,几乎又要回到那个令我伤令我痛的原点了。像您一样的老师都去哪了呢?我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