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与勤》
那一段时间,可以说小提琴是我勤奋的见证。
蔡老师是我的小提琴老师。那段时间里,她挺着孕肚也要坚持为我们上课,是令我们佩服的“拼命三郎”。与其说她那是对工作负责任,更不如说她那股勤奋劲儿是刻在骨子里的。多年的习琴之路让她深知这个道理:勤,是学好琴的唯一捷径。因此她对我们也格外严苛。
初接触小提琴,我一点儿也不上心:只是发展一项兴趣罢了,没有必要如此努力去练。对于蔡老师布置的作业,如夹琴10分钟、背下音阶等,都抛之九霄云外。有时我在回家路上决定到家以后一定要练琴,但总是三分钟热度,往往屁股一沾到沙发就赖着不想动。有几个月,都过着这髀肉复生的生活,直到一节一如往常的小提琴课。
那节小提琴课上,老师对我多次未完成作业的怒气终于爆发,我却很委屈似的,泪扑簌落下。“你是一个悟性不错的孩子。”蔡老师轻轻地叹了口气,“学小提琴要先勤,后才能精。以后坚持练琴,好吗?”我咬着唇,重重地点了点头。为了提高我们练琴的积极性,老师建了一个微信打卡群,坚持到最后的学员有奖励。爸爸妈妈也时常提醒我练琴。一开始,我很不习惯,用喝水、上厕所的借口偷偷休息。久而久之,被爸妈识破,我只好按老师要求的,一天练一小时琴。
后来,被动的勤奋过度为主动,我的练琴时长也从原来的一小时提升到两小时,一天不练琴就感觉少了点什么。老师和爸爸妈妈对此非常欣慰,曾经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才练那么一会儿就累了”渐渐变成“练这么久了还不休息吗”。左手手指的指腹因为长期的苦练而破皮、生茧,但我对自己的改变很自豪,更庆幸。我似乎也彻悟了:练好小提琴的决定性因素是勤奋。
俗话说,成功需要1%的天赋和99%的勤奋。没有绝对的天才,“天才”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勤奋,这在生活中同样受用。勤奋甚至给我带来了自信和活力,提起小提琴不再只有流泪的回忆,而是被更多的快乐和美好占据。在考级现场,面对考官,我左手手指灵活地在指板上跳舞,不会紧张得忘谱。在表演现场,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回以微笑,不会慌乱得跟不上其他人的节奏。这都是勤奋的回报!
今天读到周总理的《一生之计在于勤论》,我心中与之产生共鸣。“勤能补拙,古人语不我欺。”学贵在勤,您不欺我也。做事以勤为善,正因勤奋,我才得以知道学小提琴的奥义;正因中国人勤奋,中华得以崛起于世界东方。
我去练习,去训练,只为一个“勤”字永驻心中。如果我没有才华,那么勤奋足以使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