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这个字,我喜欢了好久,起先是《聊斋》里的绛雪,然后是杨绛。
杨绛这个名字,我知晓得很晚。大概就是学《老王》的时候知道的,然后读了她的《我们仨》,才算真正识得了她。只是我见识颇有些狭隘,总觉得她像是一个耄耋之年的孤寂的老人,坐在靠椅上怀念自己的亲人。
我静坐在桌旁,用手拈着薄薄的书页,看着杨绛和丈夫去散步探险、在家试验做饭,还有“媛媛”在看识字书。然后蓦地,杨绛匆匆地来往于丈夫和女儿的医院间,钱瑗让保姆支着板子,自己在那里写回忆录。最后,不停地在路上奔波的杨绛停下了步子,微喘着,左顾右盼,却发现自己身在茫茫大道上。钱瑗和钱钟书都不见了,天地苍茫,一片灰蒙蒙,她那万里长梦,此时醒了。
我想,杨绛一定是一个乐观的人。旁人不敢回忆的事,她却将它一笔一笔地写下来,她觉得一生很满足。尽管“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尽管现在只有她一人生活在那曾经被她当成家的“客栈”。
果真是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背后总要有一些清寂。可是当你年老之时,回想起自己从前快乐的一生时,你是否会像杨绛那样满足呢?
看到人生这个词,就莫名觉得有些苍凉,便转而想到了我读书时的一些感受。看书时总觉得普通小说讲述的是平常人间烟火;散文、人生启示,让人看后低头沉思;思考人生类的文章,让我莫名有些惧畏。
我想做个俗人,让自己带上些烟火味儿,偶尔琢磨一些哲学问题,偶尔拜读一下大家之作。活得大大咧咧却又情思细腻,会为一朵花哭泣,会为一棵草欣喜。生命这种问题,我深思过,却发现思考生命对自己毫无用处:自己是谁?为什么活着?不过自己到底是谁,又有谁知道呢。如此前思后想忧虑焦躁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只想庸庸碌碌地过一段简简单单的生活,顺便留下些生命的印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