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有信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如果人人都能诚实守信,那世界定能天蓝草碧,充满温情。
可在当今如此物欲横流的时代,利益高于一切,哪还会有诚实守信一词呢?
我曾亲身经历过一件这样的事:同学甲在班里成绩不太好,却很努力。同学乙名列前茅,成绩拔尖。在一次自习课后,同学甲小心翼翼拿着刚才课上认真写的报纸来请教同学乙,同学乙信誓旦旦地说:"放学后再慢慢地给你说!”同学甲欣喜地蹦跳走了。一转眼,放学了,同学乙一溜烟儿地跑了,只留下同学甲孤零零地等到天黑。
就是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小事,都有人玩弄手段,背信弃义。我不禁想要叩问历史,人们已经抛弃诚信了吗?
千年前,那个叫季布的人,他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设法办到,因此受到大家的赞扬。当时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明的部下,曾几次向项羽献策,使刘邦打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下令通缉季布。结果季布旧日的朋友不但不被重金所惑,而且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诚信待人,别人也会真心待你。
这样的优良传统是否真的已被五千年的烟尘埋没了呢?
千年后,杜正云一家三代人80多年风雨无阻的坚守,为诚信二字做出了更令人动容的诠释。1936年4月的一天,一只红军队伍路过兴发村时,将一名病得不省人事的小战士托付给了杜正去一家,尽管杜家人和乡亲们积极救治,但小红军还是病故了。于是杜家人把小红军当自家人安葬在离杜家祖坟不远的石老虎山下。从此,每年清明节,杜家人都要去小红军墓前祭拜。80年的坚守只为那一句承诺,杜家人守的是信念,守的是心安。
原来,诚信并未远离我们,而是历久弥新——古人推崇诚信,今者践行诚信,历史选择诚信。那些为蝇头小利而抛弃诚信的人定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拥有诚信,点石成金,触木为玉。诚信洗尽浮华,皎洁明丽。没有诚信的人是社会的废弃品,是中华民族的悲哀。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人民互惠互利的源;诚信是国家兴旺发达之路。
我驻足古今诚信之路的交叉口,毫不犹豫地选择接力诚信,既然选择,便将终身践行。选择对的路,才是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