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幽篁是我的启明星
“日出幽篁兮终不见天”,读到《山鬼》中的这一句,我顿了顿,随之我眼前,就浮现出那片随风悠晃的、隐天蔽日的竹。我甚至嗅到了缕缕清幽的竹香飘散在空气中。
说一片竹是我的启明星,那是最合适不过了。在我儿时最初始的印象里,就镌刻下了那抹绿意的影子。乃成为我最先体悟什么是“高贵品格”“气节”“风骨”等等词语的源泉。“梅兰竹菊”是四位君子,对我来说,只有竹是我铭记于心永不泯灭的。也许,正是因为屋后的那片竹。况且“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曾如此道。可见,屋后有竹是上天馈赠的佳礼。
那片竹至少有50余年的历史了,只要我在乡下,就必定去探看它一眼。这样14余年的春秋使它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在我还未接触那些古代文人墨客书中描绘的对竹的赞扬之词句时,我便早早倾慕于竹。
在春日,待一场来势匆匆的春雨落下,洗去秋冬的霜灰,覆满枯叶的笋尖便钻出了泥土,露出尖尖的褐色的脑袋,放任它在林间生长吧。不消几日,翠绿的身影脱下黄褐的外衣,落在泥土成为供给的养分。我知道又是一番新生命在林间发源,直至几十年后、数百年后,竹间开花而死去。但可知,它却是为了后世千百苍竹的拔地而起储存养料。
我第一首接触到的有关竹的诗,是《竹石》。记得读过后,便跑去后屋观竹,怀着崇高和惊艳的目光细细端详它们。虽然不至读透这股坚韧,可也确实在我心中烙下了竹的挺秀的模样,使我更加渴望去学习、体悟古人笔下的“气节”“清冷”“挺立傲然",并渴望在某些人身上看到这些品质。
我还忆得,有一年的冬天,那可真冷,天地远近一片白茫茫,片片有如鹅毛般的大雪在天地间飞转急下,吸收烦杂的一切声音,除了白,还是白,大到好像在外头,就会被雪掩埋。
我听见了“啪哒”“簌簌”之类的声音于后屋林间。我心中有一丝激动而又不可遏止之情,促使我穿戴整齐顶着风雪跑到竹林前。
我看见,厚厚积雪压在竹子的枝丫叶子之上,很快压弯了枝头。我担心竹会被残损,心中一紧,但很快又松了口气。竹被压弯至一定程度后,积雪便滑落。而竹似乎只耸耸肩,轻轻直起身子,迎接下一轮积雪猛攻。我看见白茫茫一片中的绿意——那样傲然、高贵、矜持、洁净的绿……
回去以后,我心中激荡着一股情,我似通达了赞扬翠竹的诗文,读时,只剩下感同身受。
竹是我心中的启明星,不是人们教会我什么是气节傲骨,而是竹,是它展示出来的风姿、流露出的样子亲自教我领会的。是它让我体会,深切感受了那股意趣,让我心中暗道:难怪文人墨客们会写竹、画竹、为竹作赋,来表清高气节。
在世人心中,“竹梅菊”这岁寒三友包含了一切有关孤傲廉洁之情,但我始终却觉得竹更胜一筹。
古人也常格物致知,竹便是我的启明星,真正带我认识了、并使我在无数次的端详凝视中“格"出了那番情意,引我探寻在煌煌千载华章中那些和篁竹一样青史流名、万古生香的人。
那么以此说,那片篁竹是我心中的启明星,又有何不妥之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