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的我总是特别馋嘴,尤其喜欢奶奶做的艾青团子。每逢佳节,奶奶便做上两大碟,请邻里来吃,那时整个屋子都飘着淡淡的艾青味。
每当看到奶奶提着竹篮上山时,我便知道我又有口福了,于是缠着奶奶带我上山去摘艾叶,奶奶每次都哭笑不得地带上我这个小缠人精。
奶奶总说市场上卖的艾叶不及山上的好,我不解,这长得一模一样,怎么知道哪个更好呢?上了山,我顿时明白了。奶奶轻车熟路地拐到长满艾草的地方,浓郁的草香沁人心脾,过不是外面卖的能比的。奶奶蹲下身子熟练地摘着,我也学着摘了几株放到篮子里。篮子满了,我便跟着奶奶下了山。
下山后奶奶也是马不停蹄地吩咐我将艾叶泡在水中,我便抱着一大扎的艾叶洗净泡水,泡了几个小时后,水成了淡淡的绿色,散发着草本植物的清香,艾草依旧那么绿,仿佛水中的绿色不是它褪的。奶奶便用这水来和面,我在一旁打下手。
爷爷将艾草切得碎碎的混入奶奶和的面团中,整个厨房都弥漫着浓郁的草香。
揉好后的面团是墨绿色的,闪着绿色的光泽,这时,奶奶便从玻璃罐中舀出她秘制的馅料,里面有桂花、豆沙、薄荷末,还有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料。
奶奶将馅料包入糯米团中,再放到竹笼里蒸,糯米团依附在笼底的干荷叶里,等待着被吃命运。
不一会,厨房便飘出了艾叶的清香,我和邻居的孩子们都眼馋地看着。整好了后,奶奶将团子和底下的荷叶剪下来,一块块地分给我们这些小馋鬼。我们小心地捧着,吹凉后送入口中,混杂着豆沙及艾叶的香,荷叶与薄荷形成的清凉感充斥着口腔,令人欲罢不能。奶奶笑盈盈地看着我们吃完一个又一个,一笼又一笼。美味让我们忘记自己早已饱了,只知道贪婪地享受味蕾间的清香。
如今,离开家乡的我也常吃艾青团子,只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再也吃不出当时的感觉,那青色的美味也只残留在了儿时的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