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很复杂,很多时候可能根本没有真相,我们扼腕叹息的同时,却根本无法汲取什么教训。”
当翻开《庆历四年秋》这本书时,我才发现这是一本讲述历史的书籍,顿时观赏的欲望缩减了一大半,等到过了几日后才重新捡起这本书。
“其实,历史了解多了,特别是宋史,其中的悲伤之情特别浓郁。”宋史中的范仲淹就是一个悲情的人物经历了各种沉浮,主持新政依然是一个心理非常成熟的政治家,范仲淹文武双全,文有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武有镇守边疆,抵御境外少数民族的入侵。“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庆历四年秋》的第一页,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第一句:“庆历四年春。”书中主要围绕范仲淹主持新政改革说起,主要对围绕范仲淹的各个人物,由于各种原因,同盟拖后腿,非同盟心思各异。好在那个时代,即使是政治上的失败,也能够凭借文学诗文在历史上留下沉重的一笔。“面对命运之不公,这些士大夫作为受难者,同时也是享乐者,即有痛苦哀怨,也有超然闲适。行见江山且吟咏,不用迁谪岂能来。”
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从君王到士大夫都致力于转变士风。至仁宗朝,这一转变大致完成。范仲淹这样的人物走上了历史前台,出将入相,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无疑是这一转变完成的重要标志,而他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先忧后乐”的精神,则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境界的最高写照,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史上的千古丰碑。
“有的文章,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一见钟情,如痴如迷,可等到时过境迁,再看时就觉得很一般甚至不好了。也有的文章,你任何时候都会心旌游荡,由衷叹服。”
这就是一部闪耀着光芒的书籍,一开始并不是令人“一见钟情”的作品,但是它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让我看到了中国文人的骨气、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情怀,常常会引发读者的深思与共鸣。当今时代,我们急需要具有社会担当的精英为国效力,引领正能力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