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我的心弦一下子紧绷。嘿,“局促”于我的小屋子中已有三个月了,在家中留恋着校园,而这日子终于盼到了个头,心头又有几分不甘愿。好快!三个月呢!
时间,真是让人琢磨不透。明明就是流淌在手心里,而一合拢手,却只是虚空,什么都没有。抬头瞥见书架子,一排排的书人安详地在两个月之前摆放的位置上酣睡。天哪!我的阅读计划!我将头埋入软软的睡衣中,掰掰指头数了数我完完整整看完的书,一、二、三、四,嗯,不能再多了。好吧,就四本。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摆脱这可怕的事后的自责啊!瞧,你都在干什么,一天天里。
最初,我坚定地认为,每一天,都很充实呀,没闲着。可当我用力去搜索脑海中的记忆时,却不多,三张清清楚楚的画面。第一张,是在漆黑的夜下点着灯,埋头与数学苦干;第二张,是阳光普照下在被窝中蜷缩成一团,严肃地思索着生命的意义;最后一张,是收到老师鼓励之后的一脸傻样。我的记忆,像是位吝啬抠门而又专业的摄影师,在最最值得珍藏的瞬间,在最最美丽的角度,咔嚓,一下,就一下,塞进我的脑子中,其他的,累赘,通通通通清空,一点儿也不剩。于是,拜他所赐,两三个月成两三张图像,过去的18年成了零零星星几个点,而这些点儿却傲慢得不行,冲我吼道:“已打过点了,你已经18岁了!”而18岁的我使劲回想之时,却只能捕捉到一些碎片,其中多半是美好的场景,却好模糊,早已记不清了。
突然之间我想到了三毛的《星石》,这是我不久前看的,里头关于时间的诠释让我揣摩了很久,她说:“三天,三个月,三年,都一样,时间不是这样算的。”恍惚间,我似乎有丝丝触动,三天,三个月,三年,都是一样的,三年到最后可能仍是个零,而三天,因为经历与收获,可能比三年多更多。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总在思忖生命的长度,可总是忽视生命的宽度。
如何使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如何才能“度日如年”?我为我这个荒诞的想法感到好笑,“不虚度光阴,享受生命的每一秒。”教科书中不是写得好好的吗?这可是固定的“答题套路”,怎么,作为21世纪标准的文科生,这都能忘?早上影评中的一部名叫《永远的爱丽丝》的一部电影,又闯入我胡思乱想的心境,一个五十岁的大学女教授,在事业与家庭的巅峰期,被查出早发性海默症,当她渐渐丧失一切记忆时,她戴上童年时戴过的蝴蝶发饰,录制名为butterfly的预备自杀视频。她以患病者的身份,告诉我们:蝴蝶一生,虽短,却有所绽放。而有些茧,终其一世,不过是茧。
人生或长或短,不过是一排点,尽己所能,多打几个点,多些宽度,多些意义。我笑着对自己说:“要绽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