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枯宁曾说:“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们不要再那么样。”周作人则道:“历史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们又要这样了!”两位伟人的看法似乎存在冲突与矛盾,其实是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要牢记历史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的确,正确地看待历史,便可推动历史进步、时代发展,历史可算是我的一个重要的老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即便有着历史的前车之鉴,古代众王朝仍走向衰落乃至灭亡。这便是不全面地看历史,如唐朝在地方设节度使,却导致藩镇割据而亡;宋朝吸取唐朝教训,重文轻武,将兵权收归中央,实施了一套周密的方案,却出现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历史认知不足而片面地以史为鉴,只会误入歧途”,这是历史给我上的第一课。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看历史也是关键。“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要做到“胜于蓝”,就应敢于革故鼎新。当代美国大片、韩剧、日本动漫的流行,无不印证着这个道理。这些新兴文化扎根原有的文化基础,再辅以剧情的创新,新技术的运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成功吸引了趋之若鹜的观众。历史传统文化就如参天古木,其根深自不必说,然而,时代发展则不仅需要根的给养,也需要剔除树冠上的枯枝败叶,让每片新叶得以滋荣。古木若想充满生机,焕发青春,并受到保护不被砍伐,就必须如此推陈出新。这也不失为四大文明古国所剩不多的原因之一,这是历史给“我”上的第二课。
明历史,应先明白自身责任。如今,我们往往为了应付一场场考试,将必备的历史文化知识囫囵吞枣般记下,却只为默写填空,甚至将不列入考试范围的历史文化常识置之不理,以至于对课本外的问题一问三不知而被耻笑,自尊心被挫伤。于是便陷入了机械学习知识的泥淖,即失去所谓的“创造性思维”,这也就是成绩差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就出现了上课想听讲则听,能不听则不听的不负责状态。但学习,只有两个选择,努力与不努力,要么良性循环,否则就落入恶性循环的境地,从而只能永远待在死胡同。这样怎么能做到真正意义的传承呢?唯有在责任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学习历史,以担起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这是历史给我们上的第三课。
以史为师,理性、智慧、责任缺一不可。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应推动时代发展,为国家走向复兴与强大尽一份力。“少年强,则国强”,这是历史给我上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