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不敢说自己读书已经达到了什么层次,但在这十几年的书的洗礼中,我也体会到几种独特的境界。
幼年时期读书,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虽说读的书不一定都多少深度,也不一定好句成篇,但读着却十分快乐。那是,或许读着后边就忘了前面,或许连书名也看不懂,更或许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字不认识,但却读着滋滋有味,畅游在书的海洋中。我会为白雪公主的后母的阴险而咬牙切齿,也会为孙悟空打妖怪而欢呼雀跃,更会为可爱的美人鱼的毁灭而流泪。现在想想,那是的读书时没有一点功利色彩的,那时的读书是最纯洁的境界。
再后来,到小学三四年级,不知是因为老师的话,还是潮流所致。我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开始背《论语》、《大学》等一些经典之作了。那是我亲身体验到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里背书的那种痛苦而又无奈的心情。那时的背书,也仅仅只是应付,背了便忘,以至于我现在遇到《论语》中的语句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接下一句,但张开了嘴,却说不出口。那是的读书,应是我读书经历中最痛苦、最无奈、也是最无用的时代了。
等到上了中学,繁重的功课占据了我的时间,我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接触更多的是教科书、教参、作文书之类了。在闲暇时,我会在温暖的阳光下细细品味书中的精华,使得自己的心灵能够在喧嚣的环境中寻找一个静谧的世界。这其中,有“采菊东篱下”的清静,有“胜似闲庭信步 的喜悦,有“举酒邀明月” 的孤寂,有“仰天大笑出门去” 的自信,有“我自横刀冲天笑”的无畏,有“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迈,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宽容。我渐渐褪去了天真的外表,从文章中去体会,去感受。我更感受出一份责任,一份担起炎黄子孙的责任。此时我读书,已不再为他人读书,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这,则是一种成熟的境界。
我想,等到我们青春年华逝去的时候,是否会依然泡一杯清茶,坐在窗边。任微风撩乱青丝,用那已布满沟壑的手,捧起一本泛黄的书,品味着书中那被时间沉淀过的美好,回忆着年轻时读书的种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