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机器,所代表的是精确,绝对的理性;它们的创造者——我们人类,所代表的是自认的正确。这是因为我们不完全,除去理性,我们同时也依附于感性。
现代社会总是在议论“人工智能”,说它们将取代我们也好,说是便利生活也罢,都有一个公共的认知:机器没有感情。这也是人类与他们不同的地方。可悲的是如今人性的部分愈发冷淡,有些抛下感性的趋势。
“感性使人弱小!”人们喊着。可正是这弱小的感性,让人走到了今天。
感性是什么?于我,是感情,是思考,是精神,少了它,我们甚至比不上野兽。
感性树立起我们对美的欣赏,培养了人的价值观。中今使人诵月赞星,给予这些天文景观意义,于是我们有“中秋“,于是神话流传。戏剧歌唱爱情,让人去珍惜这宝贵的情感。《向日葵》的温暖灿烂,也使人们去了解那一位落魄而还有理想的画家……
可以说,没有感性,就失掉了大半的艺术,失去人类辉煌的文明。如果一切只是黑白,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感性建立起我们对善良的认知,建立起人的同情心,这同情心使一种理解,一种尊重。扶贫、援救,都是同情的体现,我仍记得曾经的大地震,那段时间家里每个人都在关注救援动态,物资足足捐了两箱,也因为那些海外的救援而感到温暖。一句“五湖四海皆兄弟“贴遍了城市。
此外,这同情不足发生在“人“之间,还有动物保护,生态保护……这都是因感性而自发的行为,何不伟大呢?
感性维系起我们对真的追求,保持了与自然的平衡。因为我们感恩,因为我们明白,人与自然无法分开。那些艺术由自然而生,那些文明由自然而起。我们朝未来看,那里由我们的子孙。感性使人们自发地保护环境,善待他物,因为这之后还有更广的明日。若是不顾后果的一味开发,那这个星球早已荒无一人了,而如今此处依旧有鸟鸣声。
可我所写的如今已淡薄,写下它们实施我们拥有对感性本应是骄傲的、却有了犹豫,因为这美好的东西散得很快。我们消费着艺术,不相信同情,开始过度得索取。这些,可能就是如今得淡漠吧。或许几百,不,几十年后,就是钢铁身躯与机器头脑得对话了吧。
可那钢铁得身躯会因为相击而碎,血肉的心灵却因感性而包容、相融,越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