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时的盛大喜庆场景,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接新气象。
中华民俗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全国各地有着许多类似相同的民俗文化生活。但“出门三五里,各处有乡风”,我们可爱的枞阳自有特殊的习俗,比如“守岁”。它俗称“熬年”,是枞阳民间在除夕的习俗一种。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一家人围着饭桌点灯入席,在开心的谈笑声中吃完团圆饭。守岁是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有着惜别留念之情,同时,也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的希望。
到了五月五,是端午。它在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中算是最具有特色的节日。除了赛龙舟、家家户户插艾叶,那就是包粽子。一说到粽子,它可是我的最爱。才进入五月,家里爷爷奶奶就开始忙碌着准备购置包粽子的材料。粽叶即是生长在河边的芦苇叶,购买糯米、绿豆、红枣等材料。把采购的粽叶放在大点的棚子里浸泡几小时,然后爷爷端来小凳子坐在盆子旁边,拿起衣刷开始洗刷粽叶,一片、二片、三片洗净,剪去叶稍,整齐的放在洗干净的筛篮上。奶奶正忙着淘洗糯米、绿豆、红枣、咸肉,然后把咸肉切成块状。做好包粽子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想包裹好看的粽子,这是件非常重要的技术。我们家只有奶奶会包裹粽子,奶奶把包裹粽子的材料摆成半圆形,然后搬来张小椅子而坐。奶奶左手拿起洗净的粽叶,熟练的把它卷成窝状,右手拿起勺子,将洗好的糯米塞满卷起的粽叶。时而增添绿豆、时而增添红枣、咸肉等为粽子芯。经过左手的几下对折,一个个三角形状的粽子连成一串串的包好了。不一会儿,奶奶把粽子分类成绿豆芯、红枣芯、咸肉芯。再把粽子放入大锅里煮熟,粽子的香味飘满了整座房屋。记忆中,奶奶包裹的粽子吃起来特别有嚼劲,味道可口香甜。
每当我吃起奶奶包好的粽子,有着种种浓浓的爱的味道,同时心中不由的想起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是啊,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我们青少年应该尊重它、保护好,让古老的文化成为民族的灵魂,为祖国的经济腾飞做出更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