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画笔,一张白纸,描绘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我静静地坐在窗边,任凭记忆之船载着我驶向记忆的深处……
小时候的我住在上海的那种老式弄堂里,弄堂很窄很长,却将几十户人家联系起来,成为一家人。
陈丹燕说过,住在弄堂里的人是最真实的。你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星期六睡到中午十二点才起床,蓬着个头,慵懒地站在你面前。那个人昨天还在和客户谈条件,带着妆容,镇定自若。
每周六,巷口都会出现一个修皮鞋的中年男子。一个胖女人将自己新买不久的皮鞋拿给他修,并愤愤地说,下次再也不去那家买了。接着两人一起骂现在的黑心商家。最后男子爽气地朝女人摇了摇手:“你赚个钱也不容易,这修鞋钱免了!”
“废铁废铜废塑料有伐!换糖啦——”清晨,一声声的叫唤穿过整个弄堂。“来喽——”总有小孩子向窗外回应,然后捧着平时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宝藏”,奔向那个骑着三轮车的老爷爷。
久而久之,我们和老爷爷就熟了。换糖的时候,老爷爷会笑眯眯地将糖递给我们。每次给的糖都不一样,这一次是五颜六色的硬糖,下一次是放在舌头上会“噼噼啪啪”的跳跳糖……
我总喜欢将玻璃糖纸带回家,将它泡在水中,然后看它在阳光照耀下散发七彩光芒。
傍晚时分,隔壁的张奶奶笑眯眯地望着我:“囡囡来阿拉屋里吃饭伐?”有时,她会问我“今天玩得开心伐?”看到我嘴角的酱渍,就会乐呵呵地用手轻轻将它拭去:“吃得这么急干嘛?又没人和你抢!嘻嘻……”
小时候的我们总有使不完的劲,对于那些现在看来很无聊的事乐此不疲。
“我要数到十啦!”“快藏快藏!”
“一……二……三……四……十!藏好了吗?”“藏好了!”我们总会傻傻地说出来。弄堂也就这么大,能躲哪儿呢?
“啊!我抓到了!”“哈哈……”清脆的笑声传遍整个弄堂,所有的人似乎都被笑声打动了,一整天乐呵呵的。
弄堂的生活真实,实在;弄堂里的人热情,直爽。弄堂里的人就像是一家人。
小心将这些碎片拾起,放进心里,永远地收藏起来——这份属于我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