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前,我沉吟了许久,劳动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反反复复,频率极高的出现我们生活中,被代代人歌颂,为辈辈人谋福。但,它好像又令我们陌生,像隔着层纱,朦胧间,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似乎只用埋头学习。拖拖地洗洗碗,也算是尽本分的劳动了,劳动好像可有可无。
真的是这样吗?为此我专门翻了词典,词典上对劳动的解释很简洁,寥寥十几字,“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但又铿锵有力。劳动是人创造美好追求幸福的途径。无论是谁,无论年龄,无论工作差异,都在为明天,为美好的生活而劳动。
记得小时候和妈妈回老家,那里是乡下,门前有大片大片的,绿的刺眼的稻田,几汪养着绿头鸭的小池,我整天懒洋洋的瘫在门前的椅子上无所事事地看着农人搭着汗巾顶着草帽,穿梭在田间的羊肠小道。一次,同村的亲戚大奶奶佝偻着背挑着吱呀怪叫,看起来快撑不住的的扁担颤巍巍的经过。见到我遍吃力地停住,招呼我上她家坐坐,我在我妈的指使下,艰难的帮大奶奶扛着几只大南瓜去了。奶奶家有些昏暗,她卸下了担子撸了把汗,麻利的从桌上唯一的电器电饭锅中拣了几个大红薯边吹边递给我:“姑娘尝尝,奶奶自己种的,才挖出来,可新鲜了,还是用电锅煮的哩!”她笑眯眯的,手背爬满了褶子,指节有点曲,指缝里还有残留的泥土,却给人温暖的感觉。我道谢着接过。红薯热乎乎的,轻咬一口露出金黄的肉,真的甜津津的,软软糯糯,甜到心里。奶奶絮絮叨叨地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田里没什么人,但她更想自己劳动,用双手挣来好生活,踏实,说着,她乐呵呵地笑了,脸上的皱纹挤成了花,真的很美。
前几天和爸爸去商场买东西,那天太阳特别毒辣,空气都变得粘稠不流动,衣服也紧紧黏在背上,难受极了,我们赶紧进了家店,点了东西歇会。店里开了冷气,比外面凉快多了。望窗外望去,有一大群外卖小哥在这等着揽活儿,有的靠着车子不耐烦的抖腿,有的蹲着玩手机,有的望着远方发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在酷暑中工作。爸爸看到了又开始对我“说教”:“这些年轻人真不容易,一单也就三五块跑一天就挣个百来块,吃什么住什么……”第一次,我没不耐烦地打断。一路上有看到各种摆地摊的推销洗手液的,更有西装革履打扮得体的,大家疫情间也都在谨慎的劳动,也在为美好生活劳动。
而我们学生的学习,更是最基础的劳动,创造精神财富,也许有很多同学都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学习,我觉得用劳动很好解释,那就是未来你想从事怎样的劳动,想在烈日下奔波还是想坐在办公室小酌,你所向往的生活是怎样的,你就选择哪种劳动,学习给你选择的权利。
每一种劳动都是在为每种明天出发,突然想起大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不曾努力劳动的日子,都是对向往生活的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