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年前,我偶然在路边发现了一辆橙色单车。没走多远,又见一辆。我当时还不知那是什么,诧异地以为自己看错了。在从同学口中得知那是“共享单车”后,我认为这样的产品“愚蠢至极”。
转眼间,大街小巷已布满了如一整张光谱般,数不清的彩色共享单车,在上学时等不来公车的那天,一辆“小黄车”也着实帮了我一把。这一切都证明了我的想法是错误的。
但错得不完全。我曾在文章中读到过对欧洲某国类似的共享单车的介绍,但文中并没有说明这些车的下场如何。而我所看到的,除了人们享受共享单车的便利之外,还有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
我们随处都可见到倒下的、损坏的,被上了私锁的、被刮去二维码的,甚至是在公寓楼道里的“私人”共享单车。为这些不文明现象气愤之余,我也为这样的美好创新遭人践踏而痛心。
当然,这还挡不住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每当新产品出现,我们看到的新闻却不是写人们如何好评它,而是它首日丢失、损坏了多少。除了较贵重的共享汽车外,无一幸免。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标签,如“工业革命”、“大跃进”等,或好或坏。我想,中国以及逐渐步入了“共享时代”,这必然是个良好的趋势,而我们的脚步有多快,并不是取决于共享产品的提供者。
有人说一辆单车坏了,就找另一辆。可一晚,我急着回家时,找遍周围近十辆车,它们全都已经沦为了“私人订制”。我又在许多地方见到过共享充电宝,却从不敢用,因为我怕其中被植入了病毒。
到底是谁让共享经济发展的脚步变慢?不是那些供应商故步自封,而是小部分的破坏者让多数人无法、甚至不敢去使用这些产品。
上次秋游,我在路边看见一辆倒下的蓝色共享单车。一位同学立刻上前扶起了它。这举手之劳让我感动,而同时我也在想,若它本就立在那里,不也就省去了这举手之劳?为何我们一定要在坏事发生后才去补救?
共享经济并不仅仅是让我们能共享产品的便利,更是让我们在传递着一份温暖。也只有在一开始就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别人的爱心,才能使这份温暖温度不减,让我们得以共享心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