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小屋、一管毛笔、一方石砚、一泓淡墨、一刀宣纸、一个心烦意乱的我正坐在那里。
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已经两月有余了。可是,只是用笔上有片刻相似,全然没有“书圣”那种大气磅礴、气势恢弘,这让我很是苦恼。
一张张宣纸闪烁着淡黄的颜色,也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吸入鼻中,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让我的肺腑也停留在暂时的愉悦中,但伴随着呼气,又恢复到了李清照那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惆怅。
心意更加缭乱,愤怒的我“哗”的一声丢下了毛笔,在空旷的小屋中不断踱步徘徊,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时,我又无神地停下了脚步。目光转移到角落里一摞书上。我漫步走过去,轻轻地抽出一本书圣传记,开始品味着书圣的一生。作为王丞相的七公子,他桀骜不驯,面对前来相亲的人,他坦胸露腹,略不萦心,但是公主偏偏选中了他,他便稀里糊涂当了驸马。
回首书圣一生,波澜壮阔、宠辱不惊是他最好的写照。
突然,一段文字映入我的眼帘。“王羲之的行书堪称行云流水,最是讲究藕断丝连,带钩等用笔效果,字与字好似没有联系,却是错落有致,一幅作品正好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篇章。”我反复琢磨着这段话,浮想联翩,这不就是我刻意追求的自然美吗?
掩卷沉思,我受益匪浅,再次掀开已经陈旧了的冯承素版《兰亭序》,又无比认真地抚摸、欣赏一遍。我看到了一个个风格各异的“之”字;看到了错落有致的行云流水的二王书体;仿佛看到了书圣王羲之的一生!
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饱满,我体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处逢生;我体会到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轻松;我更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
我仿佛看到了王羲之干瘪、枯老却干练、坚毅的面庞。听到了他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嗅到了他泼墨挥毫中散发出的浓浓的清香。
同是这间小屋,一杆正在奋笔疾书的毛笔,一方散发着力量与光芒的石砚,一泓平静而又澎湃的淡墨,一刀整齐而方正的宣纸,却有了一个坚毅而激情的少年!
我满怀必胜的信心和成功,因为我和王羲之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亲密接触,我真正领略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那段精彩绝伦的历史!
我正在向前、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