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中华两大湖,一处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湖,另一处是在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同域的东湖。嘻,缘分灵巧矣哉!
东湖外圈有一条绿道,环抱着精灵的湖水。这绿岛上,前一段是青石板,厚重古朴;后一小段则是鹅卵石,细腻秀丽,别具风韵。说是绿道,实则绿道不绿,绿的是它一旁的青树,浓荫蔽日。绿叶在轻轻呼唤着,好像要将我换到这夏日清凉中去。就这么走开,貌似有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风,拂去了盛夏的酷热,反倒是平添一份清新,走着甚为舒服惬意。
绿道内侧就是东湖,它算不上大,却令人有胸襟开阔之感,少了几分江南细水的小巧,多了些许硬朗之气。屈原曾在此“泽畔行吟”,好像真有那种随心与气度混在其中。湖水与岸壁轻轻摩挲,喃喃细语。湖水很静,杂音好像都被这水吸纳了,偶尔几只水鸟降落水面,只惊起几丝涟漪,也是悄悄的,一点声响也无。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湖水:它清,说它是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好像又有些不符。也许是它的绿遮住了视角:这绿是独特的,我见过淡蓝的池水,蓝绿色的湖水,但这种碧波清漾的水却倒是头一次。曾听人说,这湖水是龙太子的翡翠掉了下来,化成清波,装饰的彩带成了江河,便有了这片湖。再看向它,被一圈绿道环抱着,倒真像是一块温润平滑的玉。
看罢水,又抬头仰望对岸的磨山。这时正值五月时节,山壁上却只有星星点点的绿,丝毫没有水秀江南的葱郁,自然,也少了一份水乡的秀美。大块大块的,是山上几乎有些发棕了的石块。转悠着来到侧边,这才发现它的背微驼,不是老态龙钟的沧桑,而是招呼远道而来的客气与尊敬。瞧瞧它这模样,两撇绿眉毛,中间一个大红鼻子,黄灰色的嘴唇笑得有些干裂,好像邀着要请我喝茶一般,实是逗趣。
来到山顶,才发现山是这样的高,如此的挺立。向下俯视,碧绿的东湖水成了一个扁扁的椭圆形,四周依旧是围着的绿道。忽才发现,磨山的背是弯的,笑是憨的,但它依旧在东湖旁屹立了数千年。东湖的脸是圆的,心是静的,独自默默坚守了不知何久时间。它们能谦恭,能寂寞,能忍受风雨的侵蚀,但他们绝不软弱,就像一个人,心平气和,无论是风风雨雨,困难挫折,面对着它们,仍然是负重前行,而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