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六岁时,痴迷地爱上了架子鼓这项乐器,总是像狗皮膏药似的粘着父母买许多架子鼓的高级配件,如果不买的话我就会大哭上三天三夜,直到他们同意为止。
在十岁那年,一场演出改变了我。在演出两个月前,我看见门上贴的:去天津与一位来自日本叫津田志郎的大师同台演出。我双眼放光,像一只对主人痴爱的狗一样,贴着海报看。
“怎么样?报名不?”妈妈拍拍我的肩膀说。“报名,无所畏惧!”我拍拍胸脯说道。
比赛前一周,我们飞到了天津,玩了两天,练习了两天。到了比赛那天,我从幕后看见刚才空无一人的座位,现在早已坐无虚席,下面人头攒动,我大惊失色,原先充分准备的才艺早已化作一缕青烟飞向蓝天。我默默地在心中对自己说:“不紧张,不紧张,我要有自信。”
“下一个节目,孙琦策的《try》。”播音员用甜美的声音播报着。
“去吧,孩子,别紧张,自信在,你可以的。”我一转头,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是那个来自东京的架子鼓大师。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try(尝试),就像你演奏的这首歌,终要尝试的。”
我终于有勇气登上了舞台,超常发挥地演奏完了《try》。结果最后有些记者蜂拥而入,采访了选手们。甚至有媒体专门采访了我,好象对我有看头。
一句简单的话却对我的架子鼓“生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只是那句不流利的汉语,还有送给我的满满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