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青藏高原,变幻莫测,忽而艳阳高照,忽而阴云当空,寒风瑟瑟。
踏上“九曲黄河第一湾”不久,便在各色花草与石堆中发现了几只土拨鼠。它们时而啃啃花草,时而迅速奔走。在这近四千米的高原上,有的人已感到轻微头疼或难受,而这些土拨鼠,不仅以可爱的姿态咀嚼花草并活泼好动,甚至在数千米高原的陡坡上挖洞入住。不难发现,许多洞竟是在石缝中筑成的!亦不难想象,在一日如四季的青藏高原上,凡动物,哪个没有高原反应,而这些比人类渺小得多的鼠儿们,却比人类更加顽强。为了定居下来,它们知道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自然,于是它们便选择了“适应自然”。当青藏高原上的初阳尚未升起,第一缕阳光还照在巨大山脉的背后时,它们挖洞;当红日当头,如临深夏时,它们打洞;当日落西山,气温骤降时,它们依旧挖洞……
走过土拨鼠世代生存的斜坡上,另一种数量繁多的昆虫——蜻蜓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同样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青藏高原上,同样条件恶劣,于是,蜻蜓们亦磨砺出了一股永不屈服的“倔劲”。
观光途中,一只停在木栈道的蜻蜓不幸遭遇“脚上五指山”,只闻一声极轻微的声响,或是身体四分五裂之声,亦或是那一刹那间翅膀的挣扎声。游人的脚慢慢提起,这只“公认”的已故蜻蜓便成为了每个人的焦点。不料,众目睽睽之下,透明的翅膀竟猛地颤动了一下,似乎是对天空的向往。而它,也如一名天使般,虽断羽翼然渴望不减,努力倍增。
蜻蜓的翅膀翕动着,因为它的身体已不能动弹,一名女孩小心翼翼地揭开其翅膀,挪动蜻蜓,只见一滩鲜血,平铺在木板之上。
青藏高原上,对于生物来说,犹如地狱般难以承受。然而生命虽渺小,虽脆弱,可它们懂得尽力适应环境,敢于与一切困难斗争,拼搏。因为它们如天使般,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