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走得多远,心里却明白,一个中国人在病倒时最需要的是什么。他站在门前,端着一个小小的平底铁锅,已经熬了一锅薄薄的大米粥,还撒了一些切碎的青菜在里面……余秋雨先生在《远方的海》中这样写道。
冷粥、旧砚、破窗,中国文人的闲人之所忙。在无尽的风雨飘摇中,给予他们温暖,也给了我无限的慰籍。
幼年·米汤
1、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地,蝉止不住地叫,惹人烦厌,出生一年多的我刚断了奶,在燥热的空气中愈发烦燥。于是外婆便熬起了粥,农家的大口锅,添柴,点火、看锅。不要多,一人足矣。锅堂里的干草烘烤出在大地曝晒后的闷闷的香气。跳动的火焰托着锅起舞,那锅里的米汤随之“沽沽”起伏,米粒在汤中炸起,随后再度沉寂。渐渐地,那米释放着生命,像是被水感化似的,融进那水化成的徐徐气中,水乳交融,在作最最香醇的对话。终于出锅,盛碗,放点糖。由着你,冷热不限。——喝凉的,爽快在口中。——喝热的温暖在心里。令人感动的香气与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护佑着我生命最初的安宁与美好。
童年·菜粥
童年对于菜粥是不喜的,犹记那时在一碗菜粥面前被逼得眼泪汪汪的情景,现在大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妈妈忙了,没得吃了,倒念起来了。时常想着,切得细碎的菜,倒入熬得已久的粥中——自由畅快地游躺着。鲜嫩爽脆的菜叶子逐渐收敛了傲气,柔和起来。再加入些许盐,放点蒜叶、香菜、鸡精、搅拌、出锅。一抹绿,一道白交缠并错,和谐富有生机。吃着有种鲜活的感觉。似乎又是那声“死丫头,滚过来吃粥,去火呢”的呼唤……那么温暖,薄粥一碗,充斥着的是简单的幸福味道。
少年·绿豆粥
绿豆粥夏日食用是清热败火。绿豆大米些许、冰糖熬煮,清甜凉口,安稳人心。常想着;起床有碗绿豆粥喝,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吃着好吃的粥,望着喜受的人,心里颇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粥的润泽清香,糯软稠和始终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存在。无论是粥还是伴我成长的煮粥人,都安静的平和的抚慰着我。真的,感觉想着粥,念着他们的名字,我就会变得无比坚强,不再恐惧,不再傍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