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是一段漫长的文化旅程。那流淌千年的水墨,如生生不息的魂魄,不曾有过干涸和停歇。
有一日我到书城去,偶然翻看了书圣王羲之的字帖。那一卷《兰亭集序》,字字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又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之喻,真是名不虚传。这些汉字,在王羲之的笔下,仿佛都活了起来,我认为,用《洛神赋》中“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形容也不为过了。
我忽然对此产生了兴趣,又去翻看其他书法家的字帖。发现无论作者是谁,其书法都是风姿摇曳,姿态万千,有着难以形状的韵味儿。
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写出如此美丽的文字呢?看着那清雅的水墨,悄然落在宣纸上汇成一条芬芳的兰溪,我顿悟:也许凝聚与笔端的,更是他们对文字的一种敬畏态度!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源泉,是时代文明的象征!汉字文明,历经了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无数光阴沉淀,那淡雅的墨香,依旧萦绕在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楚辞》中深切的呐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唐诗豪迈的高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宋词的低吟浅唱,“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是元曲的婉转歌喉。
我在《最后一课》中明白,要想消灭一个国家,就得先抹杀这个国家的文化。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乱用词语的现象越来越多,对学习汉字的重视也逐渐减少了。“前途无亮”、“随心所浴”等故意篡改成语的现象频频出现,很多人不以为耻,反当作调侃逗趣的话题。连对文字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又如何去敬畏文字呢?
俗话说,字如其人。同样的,一个敬畏文字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就是先要敬畏一个时代的文明。
文字,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那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似落花飞舞,又似飞云万状;如青峰耸立,又如流水千行。我每当读到余秋雨、林清玄、张晓风他们的文章,都会从心底里蔓延出一丝敬畏之情。不仅源于他们对文字由衷的热爱,也源于他们对学识修养、人生阅历的凝聚。
敬畏文字,就是敬畏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就是敬畏一个时代的文明文化。用虔诚的心情学习文字,用谨慎的态度使用文字,用认真的精神书写文字。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的道路越走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