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哧。”迫不及待地揭开它艳丽的外衣,小心翼翼的咬上那么一口,刚要闭上眼去品味那令人垂涎三尺、难以忘怀的味道,我却渐渐的锁起眉头。那种甜味很淡,少了熟悉的那股醇香……
望着那徒有艳丽包装却无真材实料的残次品,我不禁无奈的摇了摇头,把它随手放在桌子的一角,便在无贪恋之意。
它是糖画,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也是我儿时的回忆。小时候,我常常腻在外公的身边,为的就是想多尝尝他亲手做的糖画……
“好好好,外公给你做,你个小馋虫。小心长蛀牙!”说罢,还装成鬼脸的模样,来凶狠地吓唬我。我却一点儿也不称职,没有做好“骗子”的模样,转眼间,一老一小,欢笑溢于言表。
厨房里,外公小心翼翼地拿起铜锅放在火上,加入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有条不紊地搅动着。我好奇地在旁边看着水泡如珍珠般越来越大的冒出水面,涨红着脸,扯着嗓子,拍手叫好。水开之后,打开锅盖,水蒸汽便像脱缰的野马般四处奔袭,刹那间,整个厨房云雾缭绕,颇像是人间仙境。
又见色泽偏黄的糖浆表面慢慢的鼓起一个个小泡,愈鼓愈大,当那糖泡开始透明时,只听“噗”的一声,糖泡突然涨裂,转眼间,糖浆表面又回到了风平浪静的样子。
外公撸起袖子,拿起他的刷子,沾上油,轻轻地在洁白的大理石板上挥洒,当油已铺满薄薄得一层时,便开始了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环节——作画。他推了推眼镜,聚精会神的拿起汤勺,舀上满满一勺糖浆,轻抵石板,不断地滑动着,汤勺所过之处,无一不留下甜美的痕迹。一根木签被外公按在糖画上,又用菜刀把木签与糖画压实,转眼间,一个香甜可口的糖画就完成了……
时光荏苒,外公离世已经有四年了,虽然每次遇到卖糖画的,我每次都买,但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和外公做的一样美味的糖画……那种难忘的味道好似已然离我远去。
是啊,现在的很多糖画已经逐渐呈现出工业化生产的特点。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人们却渐渐忽视了传统的手工工艺。一个个传统文化的消失,将会变成我们华夏悠久历史的一份份悲哀。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毕竟在这灯红酒绿,喧嚣浮躁的世界中,还有那么一群人,宛若一头头憨厚的耕牛,为了那千万种难忘的味道,在默默坚守与耕耘着那流传了百年的文化和传统。
难忘那种味道,难忘的应该是一份文化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