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春天种下阅读的种子。
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往往并没有真正在阅读。说来也有趣,做阅读题不阅读,那我到底是怎么做的题呢?
拿到一道题,我先通读完文章,再绞尽脑汁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最后用公式化般的语言千篇一律地填入规定的条条框框内。
或许有人会说,你不是读了文章吗。是的,我是读了文章。但你能将毫无波澜地扫视文字,生搬硬造出的情感称为阅读吗?恐怕不能吧。阅读在我看来,应该是作者与读者超越时间与空间,思想情感在茫茫间的共鸣与交融。读者能感受到作者那一丝细微的欣喜,那一抹淡淡的忧愁。这种感同身受,是油然而生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细水流长。而那滋生的情感,虽并不热烈却如同百合花香般淡雅而久久不散。
但我做阅读题时,心灵却是古井无波的,既没有对接下来要品味的文字的期待,亦没有读完之后回味时的惆怅。一切仿若例行公事,没有享受,没有轻松。做题时,常是打仗一般争分夺秒,不时的看看时间过去了多久,语言文字该如何组织。有时已经看过一段文字,却因心中记挂着该如何回答题目而忘记了刚刚才看过的内容。此时心情便会因为时间被浪费而焦躁,丝毫没有阅读时应该有的平心静气。
所以,我对于阅读题的文章,总是抱有浅浅的遗憾。或许这篇文章是佳肴,但是却由于我的狼吞虎咽未能体现出它原有的滋味。正如庄子所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可虽有佳肴,弗细食,亦不知其旨也。
我想在春天种下阅读的种子。
不过偶尔时间比较充裕时,我也会先将题目置在一旁,单纯地阅读这篇文章。有一次周末作业布置下来一篇阅读题,题目是什么记不太清了,但是内容是关于作者生活中遇见的一个送水的员工。我看完了,内心当时没什么感觉,可正在我看完题目想要写答案时,几欲动笔却不知该落在何处。这才反应不是我没有被触动,而是那个平平淡淡的人,那平平淡淡的事,那平平淡淡的语言已经不知何时深入我心。而这种心灵的悸动,是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述的。或许,最深切的感悟,只能留存于心中吧;又或许,是我的语言太肤浅,文字太苍白,无法将那抹情感跃然于纸上吧。那天,我踌躇了很久,才磨完了那篇阅读题,一看时间,竟用了将近五十分钟。作业发回来,上面的钩寥寥无几,我笑笑,毕竟是在意料之中。
随着学业的繁忙,我真正的阅读时间被一点一点被残蚀着,而对于文字的浏览,也越来越多地局限于功利性的阅读题上。生活中因为阅读而萌生的轻柔的喜悦,绵缓的愁绪,也渐渐烟消云散了。我不觉一阵惋惜。
这个春天,临近中考,阅读的时间更是越来越少。不过我希望在这个春天种下阅读的种子,生根发芽,过了夏天的炙热,再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