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一转眼就从眼前溜走,回首往事,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有一本相册可以勾起往日的回忆,让我飞翔在回忆中变得无比快乐。
那时我还是牙牙学语的年龄,就迎来了对我来说一个意义重大的节日——端午节。闻着从邻居家中传来的阵阵粽香味,我觉得我的口水马上就要流出来了。于是我急忙跑进妈妈的房间,让妈妈也赶紧包粽子。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来到厨房,拿出了包粽子所需要的食材:提前泡好的形如珍珠的糯米,与葱葱绿绿的粽叶和红彤彤的大枣。等拿完食材后,又拿出了一些花花绿绿的毛线,这样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那时的我很要强,非要学包粽子,妈妈拗不过,我便同意了,说:“那你包吧。”我一转小脑瓜说:“我不会包呀!”妈妈被我逗笑了,“那你看好了。”说着,妈妈拿起了葱绿的粽叶,将它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放入一颗红彤彤的大枣;接着又抓了一把晶莹的糯米,最后用线绳绑住。这样一个可爱的三角形小粽子就出现在我的面前。妈妈又熟练地包着第二个,并且缓缓说道:“粽子呀,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当时屈原向楚王提出建议。但不会楚望采纳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不久,楚国就被秦国一举歼灭,屈原看着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乡民们,觉得很自责,便投江自尽了。后来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遗体,就在每年端午节向江中投粽子。”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转眼一看,呀!妈妈已经抱了十多个了。我也不甘示弱,吵着要包妈妈给了我一个粽叶,我笨拙的用小手学着妈妈的样子:放把米放颗枣,再挑一根又粗又长的毛线,将粽子胡乱的一通绑起来。一个扁平的粽子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扎着大眼睛看妈妈,她说:“第一次包,已经很好了。”
粽子包得差不多了,该上锅蒸了,我看着一个个绿色的小三角“跳”进了锅中,就有点儿迫不及待了。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说:“还要蒸上两个小时呢!”
等待的过程很漫长,粽子浓郁的香气已经从锅里飘了出来,我也压不住心中的“小馋虫”了,对妈妈说我要吃粽子。
妈妈看了一下时间,觉得差不多了,就从锅中挑了一个大的,说:“吃吧小馋猫。”
这时,爸爸回来了,还带回一个新的照相机。说:“我给粽子拍个特写,做个留念。”妈妈又挑了一个粽子递给爸爸,爸爸熟练的扒开粽子,将它平放在桌子上,将镜头对准还冒着热气的粽子不断的调试角度。随着咔嚓的一声轻响,画面便被定格在了这个刚出锅的粽子上。
合上影集,我的嘴角微微上扬,像一股清凉的泉水在心头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