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偶然向窗外一瞥,发现红色的砖缝里有那么一抹绿,不引人注目,却生机盎然。
定睛一看,是苔藓,它冲破了水泥的重重阻挡,顽强地从砖缝里探出头来,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苔藓很普通。普通到全世界到处都有,普通到你不仔细寻找,就会忽略它的存在。只要给它一处阴凉潮湿的角落,一个可以附着的地方,它就可以顽强地生存下来,且活得郁郁葱葱。
以前,我讨厌苔藓摸上去湿湿的,粘粘的感觉,让人不舒服。闻起来还有一股腥味,怪怪的。而且它总喜欢长在潮湿阴暗的角落,甚至是臭水沟旁,脏脏的,很不受人待见。
后来在生物课上了解到苔藓是一种地衣类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是大自然的“清道夫”,还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在食物稀缺时,它也是山羊等动物的食物。从此,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原来它不仅生命力顽强,对人类的贡献也不小呢。
一次上学途中,我不小心踩到了一块苔藓,它便“身首异处”了。过几天再次路过,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被我踩烂的那个地方又长出了新的苔藓。在早晨的阳光下,它静静地伏在地上,不引人注目,却郁郁葱葱,绿得那么鲜亮,那么美丽。我不禁对它产生了敬意。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位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们合唱了一首《苔》,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歌词中引用了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听完特别感动。没想到我曾关注过的小小苔藓,它还会开花。虽然花朵小如米粒,却勇敢地、执着地像牡丹一样绽放!
更让我感动的是,梁俊老师等一行人自发去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乌蒙山支教,将知识带给大山中的穷孩子们。梁老师说,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不要小看了自己,大山里的孩子一样可以绽放美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像苔一样在困境中顽强生长的人,他们凭着顽强的生命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如穷山沟的孩子们。也有许多像苔一样默默无闻在贫穷落后的地方扎根的人,他们把温暖带给阴暗潮湿的角落,让那里变得温暖如春,如梁老师一行人。
我敬佩苔,更敬佩像苔一样顽强勇敢和无私奉献的人,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