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代中国人从小就知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然而,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却常常被淡忘。
生活中有些成年人会嘲讽勤俭节约,认为是小气,是贫穷,有些年轻人攀比成风,穿名牌买奢侈品去炫富,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网红吃播打着大胃王的旗号,背后却用催吐或者假吃的方式来欺骗他人,浪费食材。作为当今的学子,未来的栋梁,我们要明辨是非,坚决抵制这些虚荣心理和丑恶行为。
想想山区吃不上饭的孩子,想想受疫情的影响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更觉得浪费是多么可耻!抗疫英雄钟南山爷爷,住的是学校八九十年代分给他的房子,空间很小,家具很旧,木制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奖杯当果盘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全家老小生活俭朴,他的三个孙女也是我们的同龄人,穿着简单,落落大方。为国家付出了巨大贡献的他们尚且厉行勤俭,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健康和温饱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浪费?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是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有同学会问:“勤俭节约,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活中,往往我们不经意间造成了诸多浪费。撕一张纸,只写了几个字就扔到废纸篓,买一只笔,只用了一半就丢在垃圾桶;接一杯水,只喝了半杯就倒进脏水桶……
阳光明媚的日子,教室里还亮着电灯;去食堂吃饭,明明吃不完还要将餐盘打的满满,剩菜剩饭堆积如山;洗完手,卫生间水龙头依然滴滴答答地响着,有时甚至还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我们的脑中没有节约的意识,更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同学们,勤俭节约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是对家庭幸福的规划,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校园、节约型家庭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