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人才辈出,但又有多少人得以青史留名?人生如花,只有追求人格的纯真、奉献与国家民族、拥有至纯至净“美”的人,才能散发出悠远的馨香。
“真”之馨香
不追名、不逐利、不恃才傲物,这是学者季羡林守了一辈子的本分。他最怕的就是别人给他戴“高帽”。他将这些年外界加在他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这三顶桂冠一一摘去。
他说:“三顶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当有人问“摘去三顶桂冠,但也总得有几个头衔吧”时,季老这样回答:“北大教授、东方学者,足够了。”
“像土地般朴素、真诚、怀真情,讲真话,是季先生一生的执著。”这是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我的恩师季羡林先生》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季先生说过,他喜欢这样的人: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玉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他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季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就像一座山,近之,愈觉其高;又似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
纯净的“真”之馨香,令人肃然起敬。
“善”之馨香
路易斯·劳斯是星星监狱的有功之臣,在他的管理之下,最难管理的是星星监狱到他退休之时已经是一个提倡人道主义的机构了。这其中,他的亡妻凯瑟琳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21年,路易斯·劳斯出任星星监狱的典狱长,他的妻子不顾自身的危险,一有时间就和这里的犯人进行交流。她曾经教一个盲人杀人犯学习点字阅读法,教一个盲哑犯人学习手语……她,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后来她在车祸中死亡。当时,犯人被获准参加她的葬礼,虽然周围没有一个警察看守,犯人们都一个不少地回到监狱。
伟大的“善”之馨香,让人感动。
“美”之馨香
她,是一位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摸了几下他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被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时一条写好的短信“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这一刻,那位母亲,美得恍若天人。
热烈、深沉的“美”之馨香,禁不住让人潸然泪下。
求其真,独善其身;求其善,为国为民;求其美,震撼人心。当岁月的年轮不停转动,那些故事,被时间的尘埃一一掩埋,然而一朝铅华洗净,那些无暇的生命之花依旧耀眼夺目,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