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巧,三首诗中我看过的只有一首杜甫的,李白那首是我鲜有没背过的李白的诗……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创作者背景,是他被贬后过洞庭湖,自然的抒发了自己的愉悦之情,笔调也十分轻快。前两句写极为开阔的视野,心境也随之打开,非常有看一切都很渺小的感觉,那个飘逸的李白又再次回归。颔联一“引”一“衔”,略读一读便可以感受到直击心灵的语言文字美。赏析的话,个人认为是借景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大雁与高山也许亘古不变,可从李白喜悦的心灵中看到的也是一片明丽的景色,后四句写喝酒一直到醉,激动欢喜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了,同时侧面描写出了岳阳楼的高耸。总之,李白所见岳阳楼之景,便是美丽至极,使人心旷神怡,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又:李白并不是格局小,是他永远可以在人生得意之时尽欢,我们也应该为他欣喜。
杜甫《登岳阳楼》写的真好,融合了今昔之叹,自身孤苦伶仃,忧国伤时,真是打动人心。首联,表明诗人很早就听闻岳阳楼与洞庭湖,曾经也是有雄心壮志的青年,如今登楼,可是颠沛流离,不胜叹惋;颔联,两句写出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意境开阔;然而颈联急转直下,由浩然之景回到自身凄凉的处境中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四处漂泊,无人陪伴,悲惨的遭遇令人同情。当然众所周知杜甫的境界是更大的;尾联“涕泗流”即为自己,也为国家。自己的悲喜似乎已不再重要,国家的命运才值得担忧。杜甫的强大在于这些都是他真情实感的迸发,他从不硬升华,是他真的在彼时彼地从个人联系国家,忧思潜滋暗长,酝酿出非常强大的力量。
陈与义《登岳阳楼》两首,其一就非常水了(不是),把它当成怀古诗来看的话,取夕阳寓意王朝衰落的意向,烘托出了一片凄凉。之后怀古写了三国蜀吴对荆州的争夺,写了洞庭的历史意义,吊古自然要怀今,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有所作为,为国家不能捍卫主权而愤慨,总之陈与义抒发了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失去国土的悲愤之情。
总的来说,这几个人的情感大体如下:
*李:个人的喜悦之情
*杜:个人与国家之情融合,境界更高,忧国伤时
*陈:吊古怀今,一定程度上仿杜,忧郁而无法实现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