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桥上落下的霜。
——题记
月光下·儿时
总是记得儿时夏夜的那轮月。
当闹腾了一晚上的孩子们安静下来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然而,那说不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坐在柳树下的老奶奶,穿着宽大的衣褂,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笑盈盈地看着孩子们飞奔到她身旁坐下。她的声音很轻,仿佛穿透时光而来,讲述着关于沂蒙红嫂的故事……记忆最深刻的便是“火线桥”:暮春的晚上,32个妇女站在齐胸深的汶河里,瘦弱的肩膀架起一座桥来,在冰冷的河水里目送战士们走向胜利的曙光。
老奶奶也问过我们,如果是你们,怕吗?我们争先恐后地赞美红嫂的精神,说着自己永不后退,向她们学习……
老奶奶笑而不语,抬头望向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说,也许火线桥那晚,照耀着红嫂们的也是这样的一轮明月。
从此,那个故事和那轮月,便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
月光下·少年
初一的我,站在窗前背诵着一篇有关于红嫂精神的演讲稿,可是改了又改,总是不尽如人意。烦躁地将演讲稿一扔,我索性躺在床上看着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思绪渐渐飞回许多年前的那个夏夜,甚至更远……
是谁扛着门板,站在冰冷的河水里?是谁坚持不懈,即使浑身冻僵也不放下扛着门板的手?又是谁无愧无悔,用行动将战士们送往前线?是一种什么精神、什么信念,支撑着她们坚持下来?
一轮明月仿佛穿越古今,将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在我脑海中一一呈现。几年前那个在月光下说要向她们学习的孩子,又是谁?
我默默将演讲稿重新拿起,对着一轮明月,又开始了背诵。
明月好像从未来过,但却又从未离开。
月光下·传承
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玩耍。
鬼使神差一般,我走过去问,要听故事吗。孩子们笑着点点头,都围了过来。我缓缓开口,讲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女子坚毅的身影。孩子们的脸上皆是专注的神情。
这一幕,与几年前老奶奶和我们的身影渐渐重合。
同样,我问,如果是你们,怕吗?回应我的是七嘴八舌的话,我一句都不曾听清。但是我仍然能够看清楚他们的眼神,那里面燃烧着我所熟悉的勇敢而坚毅的火。
我笑而不语,抬头望向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说,也许火线桥那晚,照耀着红嫂们的也是这样的一轮明月。
当然,这样的一轮明月和这个故事,也会继续流传下去。
没有人会忘记火线桥,没有人会忘记红色的沂蒙精神。
深夜,我慢慢回家,兜着满襟的月华,向月亮伸出手去,但又放下了。
我不会试图摘月,我要让那轮明月依旧如从前般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