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忽晚,山河已秋。四季轮回有序,时间的年轮悄然间划下刻度,又是一季。不同于春的娇艳、夏的热情、冬的冷酷,秋是自成一派的,没有虚浮,没有娇媚,有的只是沉淀和升华。在这天高气爽之际,不免思绪纷飞,乍起几点关于秋的杂念。
霜枫晚华清,静美一叶秋。所谓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凉风有信,落叶是秋的信使。看那梧桐叶,如蝴蝶翩跹,大片大片的裹着大地,落得一地金黄,间或拾起一片,喜欢拿它对着太阳,能看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小的时候总拿起一片和手比比大小,一缘既起,已经和每一片梧叶击掌为盟,许下了和秋的约会。
最知名的自然要数红叶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无缘一见,也许在梦中才得遇那漫山红叶。农村山上成片的是松,在秋天也是绿的,可惜的是带着点暮气,枫树本就不算多,零星的几颗,叶子偏还红得不整齐、不彻底,带着点小家子气,偏是这样的枫叶适合独赏,家后的山上就有棵枫树,树干很高,叶子细碎,秋风一染,青绿、黄绿、火红、橙黄的色彩层层叠叠,压得成片的松林也黯然失色;最喜欢无云的晴天,站在树下,碧蓝的天空就是最好的底色,堆黄叠青,艳若绮绣,这是自然赋予的妙笔,再好的丹青妙手也绘不出。有时幸遇一两片似火红枫,更让人欣喜若狂,总免不了引起一点遐思,古人常以红叶题诗传情,今人又何尝少了这种浪漫呢?喜欢夹于书中,收藏起这一份秋日的馈赠,笔墨、书香、红叶,展开一卷书,真是绝妙。
欧阳修的《秋声赋》中形容秋风说:“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由此可见秋风之酷烈,常言“秋风秋雨愁煞人”,那秋风邀来的早起寒霜也不免让人心有余悸。小时却是爱秋风的,因为风中总夹着瓜果的香味,甜津津、香喷喷,让人陶醉,烤红薯的甜甜糯糯、烤玉米的脆嫩多汁也随这秋风镌刻在记忆深处,是那霜寒街角最温暖的底色;稍大一点了,更感动于秋风轻拂稻田,金黄的稻穗频频点头,“赢穗压弯三尺杆,黄芒布满埂棋间”丰收的喜悦冲散了关于秋的凉意,农家子哪有不爱丰收的,“谈笑丰收事,恭迎得意君”精神也为之一振;而今的生活磋磨少了份诗意,亦不再持有儿时的纯真,秋风渐起,丝丝凉意入骨,渐觉秋深长,也只是呜呼慨叹:终不似,少年游。但也许只在那一转角的凌霜苦菊、那一回眸的秋水横波、那一刹那的沁脾桂香,心湖波澜乍起,泛起无尽的欢喜。
秋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俯拾即是的咏秋佳作令得今人之秋古韵盎然。相比王摩诘笔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明净通透;王士祯笔下的“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自在洒脱;辛弃疾笔下的“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言浅意深。梦得笔下“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壮美更得我心,一变凄冷萧条的秋天的郁郁之气,秋收冬藏间,比那万物复苏、一派欣荣的春天也是更高一筹。秋日能胜春朝,大概是在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万物成熟,硕果累累,那黄橙红交错的缤纷,一派金装素裹、婀娜多姿。饱满而丰富的秋书写着丰收的喜悦,这朴实无华的金秋盛景更得我心。
秋,静美而不张扬,淡然而具闲适,空灵而富禅意,这就是秋日清丽的本性和魅力。
“秋天的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张爱玲这样写秋天。秋雨淅沥,总在夜间,不知不觉就落了起来,好像总不会停的,早起也只能捉住秋雨的余韵,夜色为秋雨遮起了面纱,却也勾起不尽无眠者的浓重思绪。“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秋雨总喜欢藏起,爱秋的人也是如此,淡如水墨画的秋影浸润心怀,古朴空灵,浓重的思绪也有了存身的空间,再怎么炽热的情爱,也能在那长天一色中匿起,不显灼烈,更见拙朴。
秋是个多思的季节,望着那漫山红叶,愿采撷一枚以慰相思。秋是个多情的季节,各色菊花开的正浓,争奇斗艳,嗅着遍野浓香,情愫也在心头滋炽。我唯恐辜负了秋天的这一番美意,只爱秋的朴素,多思也好,多情也罢,不言不语,风骨自然,何必浓妆艳抹,清水芙蓉的秋入眼即再无余地。我爱秋,独爱秋,亦爱秋独,没有太多修饰,没有过多点缀,有的只是简单和厚重,有的只是清亮和温暖。
秋是温润君子,谦谦如玉,温润疏朗,超然于尘外,观之即大放光明,心生喜悦。
秋是倾城女子,明眸皓齿,皓腕凝霜,凛然不可亵渎,念之便觉静好,岁月增香。
秋是博学鸿儒,满腹经纶,修省治性,高贵藏于心,渗于骨,虽已是硕果累累,却依然砥砺前行。
才入秋,便觉秋去,那平日的忙碌和日常的琐碎先放在一边吧,万里长空,清风朗月,萧萧落木,秋雨婆娑……哪一样都不可辜负,诸君,且以深情待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