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如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题记
坐于且介亭之中,心里满是彷徨,想要大声的呐喊,转头看见那坟头的野草,被罩在名为“鲁迅”的光下。
于童年,鲁迅感受到了光。那是来自幼年时的童趣。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年幼单纯的鲁迅想要看带有画的《山海经》,阿长便记着为其买来。在《故乡》中,小鲁迅与小闰土在雪地捕鸟,听闰土说许多稀奇的他所不知道的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拔何首乌根,听美女蛇的故事。那时他快乐,单纯,无忧无虑,他一直感受到那童年的温暖的光。
于少年,鲁迅开始寻找光。可这光,却越来越微弱,在《父亲的病》中,他为父亲奔走求医,可还是失去了父亲。在《琐记》中。衍太太传播谣言,鲁迅只得离开家乡,前往南京求学。少年时代的鲁迅,生活逐渐转为苦难。
可于青年,不再只是等待和寻找,而是开始追逐光。在南京求学时,他酷爱阅读,并渴望新的生活。于是他去日本留学,立志学好医术。可经历了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后,他的思想转变了,他意识到愚昧的思想就算是支配着强健的体魄,也无济于事,他意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想要为国家谋得一个未来,为民族谋得一个出路,就必须从骨子里去救国人。以笔尖为刀锋,以笔杆为刀柄,为国人的思想做一场手术。他渐渐地赶上了光!
于壮年,鲁迅,便已开始成为光。他在《热风》中写到:“此后如若没有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此时的鲁迅,已然成为国民精神的灯塔,当他第一次以白话文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从他开始批判封建旧社会时,他便是那破开黑暗的一道光。
光,给予人们以希望,而鲁迅的出现,不仅给予人们希望,同时也给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