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单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我见证过大大小小十余次所谓“爱情”的萌芽,茁壮,乃至死亡。虽一直冷眼旁观,但思绪有如浓雾,不断弥漫开来。
爱情好像是一个不具体的抽象事物,但又像个黑洞,吸引着无数不同年龄、阶层、身份的人向它投身。它神秘又充满力量,积极与消极并存,我无法诠释完整的它,仅能在管中稍稍窥探。但即便只是如此一瞥,也足够叫人感慨万千。
初中班上有个女孩,以谈的恋爱次数多为荣,以脚踏几只船为乐,这是爱情吗?当然不。这只不过是小孩子对初尝禁物的得意,并以自己的离经叛道作为炫耀的资本罢了。
正因学校将恋爱视为洪水猛兽,小孩们才将恋爱当作一场禁忌的游戏。我见过无数的“恋爱”从众人的调侃、起哄中诞生,并为此遗憾:他们早已将游戏的乐趣与爱情混为一谈。小孩以为爱情不过如此,因此才称作小孩。
弗洛姆曾说,爱的本质是给予而非获取。而现今的少年很少为字字泣血的《与妻书》沉默,很少在笔记本上抄下“十年生死两茫茫”,将朱生豪视作傻瓜,他们无从体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便自以为懂得一切。他们总想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却又吝啬地只愿给出一个飘渺的随口承诺。他们不懂“担当”二字的重量。
当然,爱情并不都是悲痛而凄美的,多数人更向往的反而是平淡而闲适的爱情。与爱人的茶米油盐仿佛让每天都新鲜生动。爱情无关种类,无关经历,它是一个真正美好的事物。
爱情无关性别、无关阶层、无关利益,它是纯粹的灵魂与灵魂的贴近,心与心的相吸引。它是自然发生且水到渠成的,意味着责任、影响着命运。学生年代的爱情美好而纯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夭折。此时,我们的肩膀还太稚嫩,扛不起未来,真的爱情不必急于一时,不妨与她约定:我在未来等你。
在我眼里,“小孩”这个词更多意义上的是在描述心理年龄:有些人拥有着成年人的身躯,脑袋里却又住着婴孩的魂灵。
比起这些“小孩”,真正成熟的人在爱情上更深思熟虑,更冷静稳重。有些人的爱情热烈而奔放,却又像烟火一般绽放后便很快消逝;也有些人的爱情细水长流,温润平淡,惯常藏着情绪,隐忍又浓郁。
这都是自己的选择,爱情与时间长短完全无关,你可以和许许多多的人经历不同的感情,但前提是你的爱情所言非虚,你的承诺将践行到底。
哲学家试图解释爱情,诗人吟唱爱情,画家涂抹爱情。爱情的歌谣在一代一代人口中、眼中、心中传颂,而没有担当的小孩,切忌妄议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