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苏轼曾如此称道毛笔,因此秋毫就成了毛笔的一代雅名。就连绵延千年的华夏民族之瑰宝,也伴随秋毫一脉流淌。秋至,烈风飕起,而秋毫仍无所动摇。
相传蒙恬在无意之间制成了兔毛笔,又在山石间润之。究竟是何等民族才赋予其横亘千年的意义。在静寂时,是否能听到毫末之间波动摩擦声漾出空气的阵阵窸窣?它挥写着人生的无常、个人的悲喜、爱国的情怀。嘘,让我们噤声,听秋毫说话。
人生亦有变,有如秋毫下的墨晕,浓浅不一,虬直有异。
在贾谊的手里,秋毫是他针砭时弊的依托。双袖一挥便写下“祸兮福所简,福兮祸所伏,优喜聚门兮,吉凶同域。”福与祸相伴相生,世事无常无所避免。惟有看开,让警言告慰万世。笔锋一转,是晋代左思淡泊致远的“玉厄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秋毫在他手中辗转十年,才有了这篇传诵开来却是洛阳纸贵之喻的《三都赋》。
富贵贫穷,人生之道,有取有舍。放眼今日,淡诉光阴流转,坚持向前。这是在秋毫毫末之间的波动细声。
爱恨情仇,被秋毫记载流转,波澜起伏的情感,氤氲在宇里行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在春江旁遇见佳人,以堤为砚,月光作笔,流水为墨,写下这旖旎的情思。即使在深深的消隐如同沉没的岛屿般之后,秋毫依旧荡气回肠。盛唐有才女,名曰薛涛,她的桃红色小笺——薛涛笺也是闻名遐迩。春闺暖灯里,她用秋毫写在桃红之上,“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少女的小意娇羞尽在秋毫之下。
秋毫替千万中华儿女传达着心意,叙述了华夏温文尔雅的历史。
秋毫所书之字,是中华民族横亘历史千年的明珠,点点滴滴,一撇一捺道道清刚,遒韧是深入灵魂的烙印。
面对辽国和虞虏,苏轼草书一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满腔对国家的热忱是秋毫挥洒,即使三贬黄州、惠州、儋州,也至死不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用秋毫创作了一首首遒韧的诗篇和一幅幅清刚的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洞察了兴盛清朝阴影之下的种种黑暗,感到无比的辛酸痛心。他画下的《墨兰图》淡中有劲,柔中有直。
秋毫书写的不仅是中华汉字,更是淌过悲喜无常兴衰易变之河的故事。缓缓爱国情怀流淌出,映衬在毫末之间波动摩擦的细声里。
中华民族热爱着秋毫,持久亘古。它被握在不同人手里,许是平民用来“核账”,许是大夫用来写处方,许是上卿用来进谏,许是帝王用来赏鉴……它辗转千年,早已刻上了蹉跎的痕迹。用心去倾听它毫末之间波动摩擦的细声里,故事仍在继续,有如中华文明永不断绝。
倏地想到丰子恺的一句话:“中国人的精神,就在这管毛笔里头。”